雖然「個人性大規模殺戮」與「隨機性殺戮」等犯罪行為,幾乎總是與人格性障礙(包括反社會與心理變態,但不只有這兩者)有關,但廢死選擇把戰場拉到這邊,其實是很愚蠢的;因為並不是任何患有人格性障礙的人,都一定會走上犯罪這條路。
已經有足夠多的證據發現:有很多反社會人格者,後來都成為商場上或政治領域的成功人士,因為她們擁有「不在乎別人死活」、「善於操縱人心」、「善於說謊」與「富有人格魅力」等特質。
(說得難聽一點,我常常都覺得很多政客與開口閉口就是正義二字的公知,其實可能都是反社會人格者。當然,我沒有證據。)
人格性障礙目前不存在治療的方法。學界認為比較有潛力的治療方向,是針對青少年,或至少是成人前期,但這部份還有待研究。
另外,反社會人格的問題,在青少年中很難真正被確診;因為青少年的大腦還沒發育完全,而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有很多時候與反社會人格者在量表的結果上是相似的,但其實大部份青少年過了成人期之後就會轉變並穩定下來。
這就是何以這類人格性障礙問題其實很難處理的原因。
不管死刑是否真有嚇阻力,即便它真有,它也只可能針對擁有理性計算能力的正常人,而非會發動個人性大規模殺戮或隨機殺戮的人格性障礙患者。把廢死的論點建立在一個很難被承認有因果關係的基礎之上,這是臺灣廢死者在論述上的極大失策。
滿口正義,結果其實自己帶頭霸凌、污名化、貼標籤有精神醫學或心理學上困擾的人,這是以道德論述作為廢死訴求者最噁心的作法。
把〝先天性〞的「精神性或心理性疾病」說成〝後天性〞的「社會因素的產物」,再自說自話地歸因於「社會分配不正義」、「社會關注與溫暖不夠」或「人心向惡且不古」等自己隨意得出的結論,這完完全全就是反社會人格者那種極度自我中心的行為特徵。
所以,或許臺灣廢死論者所呼喊的,是一種「求救訊號」也說不定:社會再不來遷就我的各種本我與原慾,我就會像那些隨機犯案的人一樣開始跟社會搗蛋;所以一定要讓我當選立委,也一定要讓我支持的人當選總統,更一定要讓我討厭的政黨永遠無法掌握政權。
----
延伸閱讀
死刑與人格障礙性殺戮雜談-1(2015053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曾國祥在 〈太陽花學運帶出的民主價值:公民權利、人民主權與社群共善〉 一文中,主張這次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因為訴求了某種「比憲政體制還要高的政治正當性原則」,因此應該視之為是一種國民主權者對「主權」的回收。曾國祥更於此文中認為,這種訴諸超‧憲政高度的正當性呼籲,恰恰是一個民主社群得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