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網際網路(internet)興起之後,於十數年間迅速成長,不僅使用人數激增,同時亦對既有社會概念與制度產生顛覆效果,因此因應網際網路興起後之不同領域,包括行銷、管理、消費習慣、作息方式、職業結構、社區等面向,均有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理論」及「預測」出現(Jones, 1995; Castells, 1996)。台大人類學教授尹建中亦以「旋風式衝擊」來形容網際網路的衝擊(尹建中,民87:39)。這種未來學式的(futurological)理論有些確然中的,但更多只是空談與想像。不過不可否認的,這種企圖掌握新趨勢的「情結」(complex)或許正反映了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與焦慮,但也人類追求主體能動(subjective agency)的一種體現(present)。
本文寫作於此一時代,或多或少亦受此一環境脈絡(context)的影響,因此難免也想對這種所謂的趨勢做做預測。未來學講究的並不只是在預言(vaticination)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做成預言過程中,對現狀的觀察與對過去的反思。因此,本文寫作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做出準確或可能性高的推論或預言,而是藉由此一過程作省思的工作。本文若真寫出了些什麼,我相信也應該是這個部份才是。
網際網路的影響之大,只怕不下用火術或者印刷術的發明。雖然目前已有不少文章或理論針對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進行討論,不過我最關心的部份,其實還是在於網際網路對於傳統社會以及支配社會體系的結構或概念如何產生衝擊及影響,甚者,這些社會結構或概念如何因應,如何調整,又如何演化出新的制約空間,這些是我意欲討論的部份。
由於市民社會的概念具有相當廣泛的多義性(polyosemic),相關論著或理論常僅見諸於各式政治理論之一角,而所關涉之面向廣佈於政治學、經濟學、哲學、法理學及公共行政等學科之中,因此若想完整討論市民或市民社會等概念,以本文區區數千字篇幅只怕力有未逮,因此本文僅就相關理論及概念作一粗淺討論,並不圖建立具體理論架構或模型,而僅希望能從不同論述交鋒過程中,作一思想激盪之嘗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