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7日

關於「吃素與社交」雜談_3(20070328)

坦白說,我很反對「喜歡他就不要勉強他」這種話。

因為,這種所謂的「喜歡」,
不過只是建立在一廂情願之上。

對於素食者而言,要去沾手料理葷食,
那是相當令人不舒服的。

問題是,有多少自認為能與素食者和諧同居共處的人,
能夠自己去煮,或至少自己去買?

更別提,與食肉者同桌用餐時的葷腥臭味了。

這些成本,幾乎都是要素食者自己承擔,
但是,若是素食者不能(完全)承擔,難道就又變成是素食者“難相處”嗎?

非也。
這是因為很多食肉者根本不懂得愛。

正因為她們不懂得愛,不懂得包容與體諒,
所以完全不能明白素食者為了同居共處,而所必須負擔的成本。

如果她們能懂,就會慢慢改變自己原本的習慣。

能改變,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高貴之處。

一個不懂改變、不肯改變的人,
不會只有在飲食習慣上如此,在其它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性上也必然如此。

素食當然不應該成為一種鴨霸、獨斷的絕對價值,
但今天社會上的問題,剛好是顛倒的:
是肉食者因為自己無法擺脫習慣、貪欲,進而動輒污名化她人。

同居共處的重點,真的不在於「素食與否」,
而在於能否相互理解、體諒、包容。
不過,「素食與否」卻是經常讓這些衝突浮上檯面的導火線。

一個食肉者,未必不是一個好的同居人,
但一個以「無肉不歡」自居的人,卻很難是個好同居人。

理由很簡單,因為後者有很高機率是個耽溺於既有習慣、貪欲的人。
而這類人,若要能去理解、體諒、包容她人,這在統計上比較罕見。

所以,判斷的秘訣,不在於看對方「是不是一個素食者」,
而是看對方「在面對一個素食者時的反應與態度」。

很多食肉者,未必天生就愛吃肉,
而是從小的教養與習慣,讓她覺得「吃肉是“自然”的」。
若她有機會得到正確的資訊,
終於明白「吃肉未必好」,甚至進而願意改變自己原有的習慣,
那麼,這樣的人有很大機率會是一個好的同居人,
因為她願意放下自身成見,並勇敢作出改變。

如果她能在飲食習慣上作出改變,
她就很有可能也會在其它價值與習慣上作出改變。

這類人,是有反省能力的,是值得我們去認識、深交的。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