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30日

關於「果報與修福」雜談(20070501)

佛教的核心理論是「因-緣-報」(簡稱因緣)。
任何眾生的任何處境,都是因為宿世業報所致。
修行佛法的最終目的,確實在於解脫生死輪迴。

但是,倘若我們無法在這一世得到成就,
則我們必然會進入輪迴;

只要我們進入輪迴,我們就必定會受到業報的影響。

修福(報),是為了在每一世都追求起跑點能往前挪移一些。

正如,我們吃東西是為了得到營養,
但在不會減少營養的前提下,把東西煮得好吃些,並不為過。

然而,正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被纓絡」,
因此學習佛法、佛理也是必要的。

只是,不讀經,怎麼可能明白佛學的道理?

固然,有一些人因為累世積有慧根,
可以在沒有接觸佛法的情形下,獨立開悟(這就是所謂的辟支佛);
但絕大多數的人,不讀佛經,就不可能明白其中道理。
正如,從來不看書的人,也很難明白很深刻的道理一般。
子曰思而不學則殆,不讀經就想懂佛法,不容易啊!

至於念經、念佛,則是屬於念佛法門的修行法。
這類法門簡單易行,對於沒有機緣思索高深佛理的眾生而言,是很方便的。

或有疑:若尊經、尊佛,豈不忽略自我?

其實,所謂的「自我」,只不過是個幻覺、假象。
佛陀教導我們,是要我們了解萬事萬物的真相,並且要能實際修行。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眾生都非得先了解真相,才能修行!
我不懂得造飛機,一樣可以搭飛機吧!

修福讓我們有機會搭飛機,
而修慧則讓我們明白飛機飛行的原理。

> 又如果真能仰仗它力 這個它力又是什麼?

佛菩薩的菩提心大願。

> 可是如果脫離輪迴 佛應該沒辦法向世人開示佛法

我們所看到的佛,是佛菩薩因為發大菩提心、大願,
而與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相互結緣,
之後才在時機成熟的狀況下,出生於世間。

佛的出生,是要讓我們知道:惟人成佛。

佛的示寂,是要讓我們知道:一切皆空。

> 再者 一般人講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 這與涅槃同意思嗎?

不同意思。

極樂世界與我們這個世界,都是諸多世界之一。
只是極樂世界沒有我們世界的許多會妨礙修行的痛苦。

往生極樂世界,
是為了先求不受業苦折磨,
好能專心修行。

好比到很安靜的圖書館或K書中心,
減少干擾,以求能專心念書一般。

> 佈施應該是一種修行或是一種善事?

布施是一種修行,但同時也是種下善因。

> 明白點問 人佈施動機該是為了求以後福報或是當下的修為精進又或是其他?

當然是應該為了自己的修行、菩提心、大願。

但若根器不足者,只想求福,自然也會有所得....

例如,許多有大神通力的鬼王、阿修羅、金翅鳥、龍王,
都是因為有若干福報,才會具有神通力。

> 再者 戒律善行是不是只是一種成佛工具

戒律是讓我們守住行為,以免造作增長各種惡業。

> 那是不是說也許有其他工具? 不依佛法也可入涅槃

理論上,如果慧根足夠,靠自己的開悟也是可能得證涅盤的。

但實際上,有多少人不進大學就能念懂高深的學問?

> 再問 行善發願渡世人這是工具或是真性?

發菩提心,是成就佛道的必須條件。

你要說那是工具,也可。
你要說那是目的,也可。
你要說那是本性,也無不可。

> 雖由小乘證入佛道 結果不是一樣嗎?

小乘行者如果不發菩提心,
最終也只能證得自身的涅盤。
不能有自己的佛國渡眾。

而小乘行者如果發了菩提心,
那就是大乘行者了!

大乘小乘之間的差距,其實沒那麼大。

對於真正的修行者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

> 有一種真性是可以不受因果緣起法則的 稱為佛性

因果法則影響的只是業報的出現。

但如何去理解已經形成的果報,
不是因果法則決定的,
而是我們自己的意志。

> 不過現在卻因為無明妄念墮入輪迴
> 然而透過佛法 可以使此真性永遠不會再妄動產生無明 墮入輪迴

也可以這麼說。
不過,真性是什麼、佛性是什麼、無明是什麼,
這些問題,其實不是很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改變」!是「修行」!
從自己的生活作息、行為舉動、觀念心意開始改變,
這就是修行。

不修行,嘴巴講得再漂亮的佛理,照樣輪迴生死....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