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總有這麼多人,
喜歡說「吃素與吃肉都只是一種飲食選擇」之類的話呢?
絕大多吃肉者,根本不是經過「選擇」而吃肉,
她們多半只是因循著已經形成的習慣而為之。
除非她們真的知道自己吃肉的行為,
對於健康、心智、習氣養成、環保、道德、或甚至是宗教的規約,究竟有何影響,
不然,她們只是單純的「無知」與「因循苟且」罷了,
絕非經過什麼「選擇」。
「選擇」是什麼?
有「改變」,所以才有「選擇」。
在今天的社會裡,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先“理所當然”地當個吃肉者,
之後才有些人轉變成為素食者。
正因為有「改變」,所以才有「選擇」。
又或者可以反過來說:
因為「選擇」,所以「改變」。
那麼,「選擇」有沒有可能「不改變」呢?
當然,很多的「改變」未必是外顯的,
不一定都可以被輕易觀察得到;
但那只是能否被認識到的問題,
並不能說那就不是改變。
「改變」與「可被觀察的行為」不一定是單向的因果關係。
但,經驗顯示:
確實「改變」會造成「心態」或「行為」有所差異。
但無論如何,一旦作出「選擇」,
必然會造成某種「改變」:「pre-選擇」與「after-選擇」。
倘若選擇前後的行為居然沒有差別,
那必定是「心態」或「觀念」
「選擇」的前提在於「知」。
無「知」,便無從選擇;
有「知」,便有所為,有所不為。
但是,如何才能得到「知」呢?
不通過「學習」、「思考」、「反省」,
無從得到「知」。
那些吃肉者,
究竟在「吃肉」這件事情上,
學習了什麼?思考了什麼?又反省了什麼?
這個地球上,有很多少數民族傳統以吃肉或甚至吃蟲為飲食。
(其實她們本來未必是少數的,是後來被迫成為少數的)
但綜觀這些人:
她們之中有很多是受限於居地的自然環境所困,
要不是土地貧瘠,要不是氣候不良;
又或者,她們很可能受限於自族的文明水平,
未能發展出足以飽食的農耕技術,只能靠採集與漁獵維生。
在這些例子裡,「吃肉」是她們幾乎不得不然的生活方式。
但有趣的是:
在這些民族的文化中,
在殺生取肉前,經常都會舉行對動物靈、大地或自然的感恩儀式。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
她們也許吃肉,但未必沒有反省。
如果她們有機會不吃肉,也許她們就會作出改變。
但今天所謂“文明”社會的人又如何?
絕大多數的人,眼中只看到「美味」,
那些只是「食物」,雖是「肉塊」,但不是「屍塊」;
人類的社會越是文明,
就越知道要把屠宰的過程隱藏在乾淨、無血、非人工化的布幕之後,
好化解“消費者”的噁心、恐懼與罪疚感。
不知道這些,而繼續吃肉,
這不叫「選擇」,而叫「無知」。
如果有人在知道經濟動物如何被“現代化”地飼養與屠宰,
知道為了養活這類動物,人類全體付出多少經濟與生態的代價,
並知道人類用足以養活全球數倍人口的糧食去餵養牲畜之後
而她仍然決定要吃肉,
那麼,她的吃肉行為,才算是一種「選擇」。
她選擇了當殺戮者與生態破壞者的共犯。
儘管如此,那也還是個「選擇」。
既然值此自由主義為主流的社會,
人的「選擇意志」與「權利」,必須優先於一切價值。
那麼,大家就尊重她的「選擇」吧。
是的,我會尊重她的「選擇」,
但我不會尊重她這個「人」。
2007年5月18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