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6日

三淨肉與部派歧見雜談_07善見律的創見之二(20110116)

《善見律》的第二個創見是:
《善見律毘婆沙‧卷13》:
「若檀越請二人與食。
 下座心自念言。此當為上座殺。不為我。我食無罪。
 上座復自念言。此當為下座殺。本不為我。我食無罪。
 若如此者。兩各自疑為彼。上下座疑俱食無罪。」

亦即:
若兩比丘受施主供養肉品,
且兩人均認知「此肉乃為對方所殺」,
則此肉對於兩人而言,均為淨肉,均可食。


若《善見律》的說法成立,
只要比丘在接受供養時,是採兩人一組地結伴同行,
則天下一切肉品,對於此兩人而言,都是淨肉。

那好!
以後只要我在吃肉時,調整我的認知,
認為此肉都是為別人所殺,則一切肉品無不可食。

若然如此,則釋尊又何必制定什麼淨肉的規矩?

《善見律》的這第二個創見,實在大開佛弟子違紀犯戒的後門。



然而,有趣的是,
《善見律》的這第二個創見,
不僅直接牴觸了其它部派律典的規定,
還跟它自己的規定相矛盾:

例如《十誦律‧卷26》:
「若食時得肉。應問。是何等肉。
 若不問。得突吉羅罪。」

或是《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8》:
「若有肉食。上座應問。此是何肉。
 觀彼答已。知是合食。方可食之。
 若上座不言。次座應問。
 若不問者。俱得惡作。」

又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19》:
「凡是上座見行肉食。
 時應可問言此是何肉。
 非虎殘耶。又非不應食物不。
 不問而受。得越法罪。」

以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1》:
「凡眾食時。有人將肉欲行。應先問言。此是何肉。
 若上座老病。或無辯了。或不記憶。第二上座應問。
 若上座不問。得越法罪。」


儘管有些細節出入與罪刑輕重的差異,
但這四部律典的規定,基本上很一致:

僧人在食用肉品時,
上座者有責任要代表眾僧,確認此肉是否為淨肉;

若上座年邁老病,或記憶力衰退,無力進行確認時,
則應由第二上座負起這個責任。



也許有人會質疑:
上述四部律典,都是「大眾律系」部派的傳承;

(《十誦律》是「根本說一切有部」之傳承,
 其根源是「大眾律系」的「聖說有部」。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根本說一切有部」之傳承,
 其根源是「大眾律系」的「聖說有部」。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是「根本說一切有部」之傳承,
 其根源是「大眾律系」的「聖說有部」。)


可惜的是:
這條規定,其實也見於《善見律》自身中。

例如《善見律毘婆沙‧卷13》:
「若比丘得肉食。應問。然後食。
 何以故。為欲分別淨。不淨得食故。」

又如《善見律毘婆沙‧卷17》:
「得一切肉應問。
 若得不問。得突吉羅罪。」


再說,《善見律》是「銅鍱部」之傳承,
其根源乃是「上座律系」的「聖上座部」。

可見,無論是上座律系或是大眾律系,都有此一規定。



回來看《善見律》的例子。

若有兩個比丘共同受邀接受肉品供養,
則此二人中,必然有一人為上座者,另一人為下座者。

兩人中,至少要有一人,
要負起確認此肉是否清淨的責任。

絕不可能發生兩人對此肉都各憑心證的情形。

倘若真如《善見律》所言:
上座者以為此肉是為下座者殺,
而下座者又以為是為上座者殺;

則對於兩人而言,此肉只對自己而言是淨肉,
對於對方而言,則是不淨肉。

如此一來,豈有兩人都只顧自己吃淨肉,
而眼睜睜看著對方吃下不淨肉,導致毀戒壞戒的情形發生?


顯然,《善見律》的這第二個創見中,
完全建立在一種根本不可能在佛教正信僧團中發生的假設之上。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