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6日

三淨肉與部派歧見雜談_10求同存異部派歧見(20110116)

誠如前述,種種跡象均表明:
《善見律》是一部高度具有個人風格的著作,
而非一部僧團長期傳承的共同著作。

那麼,《善見律》關於淨肉原則的種種“改造”與“創見”,
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認清一點:

由釋迦摩尼佛所傳下來的佛法,
一直到當來彌勒佛成道為止,
都不存在統一的官方版本的佛典。

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有。

佛教所有佛典與律典,
都是經過各個部派長期傳承整理而成。

隨著彼此對佛法理解的不同,
各部派的佛典與律典間,
不可避免地必然存在著若干差異。

早在文字版本的佛典問世之前,
部派之間的歧見便已存在。

因此,真正的“原始”佛典,
必然是混亂的、雜亂的、難免歧見甚至衝突的。


當然,面對這種混亂的“自然狀態”亂象,
難免會有人希望“撥亂反正”。

打破這種混亂局面的,
正是向來持律森嚴的上座律系各部派。

而覺音所屬的銅鍱部,也正是上座律系部派之一。

上座律系這種為佛法好的“用心”,
到了覺音身上竟集大成地成就了《善見律》的種種“創見”。

這種歷史發展的矛盾,其實相當值得我們後人反省與思考:


佛教部派的歧見,最早可溯及「十事非法」與「毗舍離城集結」。
然而,真正的濫觴,還是在於「捨雜碎戒」的爭議:

釋尊在入滅前,曾經告訴阿難「自今已去。為諸比丘捨雜碎戒」。
然而,由於阿難當時憂愁哀傷,沒有追問雜碎戒的內容為何,
因此在王舍城集結的大會上,
上座系大長老迦葉尊者,便以此指責阿難,要求阿難認錯懺悔;
並定調決定:

《四分律‧卷54》:
「自今已去。應共立制。
 若佛先所不制。今不應制。
 佛先所制。今不應卻。
 應隨佛所制而學。」


回來談覺音的《善見律》。

《善見律》的種種“創見”,
首先已違反了迦葉尊者所揭櫫的「不新制、不應卻」原則。
(無論其內容是否合乎佛說)

其次,《善見律》用心良苦地將「淨肉」與「反提婆達多」連結,
是為了合理化其「淨肉=反素食」立場的必要鋪陳。


我無法否認:
或許覺音的個人見解,確實有可能合乎佛法。

然而,我卻很難相信,
當幾乎所有其它部派都沒這麼說過,
而只有覺音個人的著作有此見解時,
則覺音的見解,還會是合乎佛法的。

因為,這等於否定了其它所有部派的所有長老的見解。

更何況,覺音的若干“創見”,
根本不見容同屬上座律系的《四分律》或《五分律》。

難道只有「銅鍱部」一家才是真理?
而「法藏部」、「彌沙塞部」統統都是外道邪說?
我不這麼以為。

就算覺音本人證得阿羅漢果,
也不代表其它部派的歷代的長老,
統統都不是阿羅漢,其主張就是錯的!


要知道,阿羅漢固然是修成正果的聖人,
但阿羅漢終究還是人,難免會有智力與知識上的不足。

事實上,即便是阿羅漢之間,
在面對戒律的問題時,也還是會有意見不同的爭論。

比方說:
富樓那尊者便曾為了戒律的事情,
與大迦葉尊者有過爭論。

《彌沙塞部五分律‧卷30》:
「時長老富蘭那在南方。
 聞佛於拘夷城般泥洹。諸長老。比丘共集王舍城。論比尼法。
 自與眷屬。如屈伸臂頃。來到眾中。語迦葉言。
 我聞佛泥洹。上座比丘皆共集此。論比尼法。為實爾不。
 迦葉答言。大德。實爾。
 富蘭那言。可更論之。
 迦葉即如上更論。

 論已。富蘭那語迦葉言。
 我親從佛聞。1.內宿。2.內熟。3.自熟。4.自持食從人受。
 5.自取果食。6.就池水受。7.無淨人淨果。除核食之。

 迦葉答言。大德。此七條者。
 佛在毘舍離。時世飢饉。乞食難得。故權聽之。
 後即於彼。還更制四。
 至舍衛城。復還制三。

 富蘭那言。世尊不應制已還聽。聽已還制。

 迦葉答言。佛是法主。於法自在。
 制已還聽。聽已還制。有何等咎。

 富蘭那言。我忍餘事。於此七條。不能行之。」


除此之外,大迦葉尊者,也曾與阿難尊者,
就「女人出家」、「雜碎戒」等議題上有過爭論。

我們之所以稱阿羅漢為「無學」,
是因為阿羅漢在「解脫生死之道」上,
已經證得最終極的果位,因此不必再學了;

確實,阿羅漢是證得聲聞乘終極果位的聖人。

確實,阿羅漢是於解脫之道不必再學的聖人。

確實,阿羅漢多半都是持戒精嚴的聖人,
而且也多半都是佛學淵博,智慧多聞的聖人。

但這並不代表阿羅漢就是全知、無所不能的神。

若有人這麼看阿羅漢,
其實她就犯了訴諸權威的謬誤。


阿羅漢與阿羅漢之間,
自然也會有看法不同、意見不同的時候。
這並不是什麼很難理解的事情。

阿羅漢之間尚且如此,
覺音與其它部派之間,又如何避免不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

有意見不同,並不見得是件可怕的事。
正好可以透過彼此之間的對話,
來求同存異,以確認佛法的真義。

倘若,我因為看不慣部派佛典的混亂現象,
而企圖憑我一己之力來“統一”佛典、“終結”亂象,
則我又如何確認,自己的見解就是永遠且唯一正確的呢?
我又如何確認,自己並沒有落入妄自尊大、自我中心呢?

且莫忘了:阿羅漢之間,也難免會有意見衝突的時候。


面對部派佛典的混亂局面,
吾人佛子的最佳應對策略,
就是回歸三法印,然後多參考比較不同部派的佛典。

當多數部派都有類似說法時,
則該說法便有較大的可能是「接近釋尊親說」。

反之,若僅有某一部派有此說法,
或某部派的說法,與其它部派均大相逕庭,
則該說法很可能就是該部派的「個人見解」而已。

「個人見解」不代表就不合乎佛法,
但我們在接受它前,應該更加謹慎小心地思考與查驗。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