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5日

梁文道<有夢想,但夢想什麼?>雜談(20111205)

年輕一代的華人(大陸八九○後、台灣七八年級;香港與新加坡我比較不熟,在此不論)對於物質文明的習慣程度,已經幾乎與歐美年輕一代沒有時差,而且在文化消費財(流行音樂、電視影集、小說漫畫等)上的西化程度也越來越高。

這種現象,看在一百年前那些西化派知識份子眼中,彷彿華人終於可以脫亞入歐,成為歐美基督教文明這個〝先進〞的大家庭的一分子。

姑且不論這些老一輩西化派知識份子所中的「科學主義」、「進步主義」的毒害有多深,若仔細觀察年輕一代的華人,就發現他們西化得很膚淺,終究只停留在物質消費層次,還未必到達消費主義的層次。

但這些年輕人骨子裡的深層價值,就是中國文化嗎?非也。因為大陸經過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鬥爭(尤其文革),中國文化已經破壞殆盡,徒留幾塊殘皮貼在臉上而已;而台灣最近二十年一直在搞假的本土化運動,看到自己身上的中國成分就拿刀去砍、拿漒水去淋,一天到晚強調自己「不是什麼」,但卻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刨斷中國文化的根,穿上歐美進步假象的皮。年輕一代的華人,內心裡有著很強大的虛無主義陰影在作祟著。

本能上,他們期盼著未來,憧憬著夢想,所以急著快點長大,好迎來自己的時代;
但實際上,他們長得是大了,但對未來卻不見得能作出什麼規劃:好不容易迎來的時代,等待著的卻是吞噬著青春的血尿代工生涯。

工作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是為了賺錢;賺錢沒有任何的目的,只是為了各式各樣的消費;消費不是為了滿足需求,帶來的也不是滿足感或愉悅感,而只不過是短暫的刺激感,猶如高潮一般。所以繼續每天賺錢,每天消費:正牌買不起就買山寨,舊機買了等著換新機,新機買了就等更新款上市。

除了說些呢喃不清、言不及義的囈語與抱怨之外,只能作些自以為是創造的快閃與惡搞罷了。沒有希望,沒有未來,只有空虛。

這種空欠缺希望的空虛感,跟經濟生活,甚至精神生活的「貧窮」都毫無關係。他們空虛,是因為他們處於一個不知希望為何物的社會。

他們瞧不起當權的壯年世代,不甘服從於那些人的權威之下。這不能怪他們,因為那些壯年世代,除了成天滿嘴謊話與空話之外,說不出別的東西;

當權壯年只想榨乾他們的勞動力與創造力;為了換取供自己享用的銀子,甚至寧願將把這些能量賤賣到市場上。於是乎,成代人大批大批的資源被用於所謂的生產,最後成了歐美市場廉價的商品,或是反過來高價賣回中國。當權壯年自以為的掌舵,只不過是在湖心上空轉繞圈,產出的只有漣漪與水花。

當權壯年並不空虛。他們剝削青年,是為了自身的物質享受,以及最終能移民美加澳等地,然後加入當地教會當個〝進步〞的基督徒,再與其它早已移民的同胞,一同站在海外之地,然後對國內指指點點。

待宰的青年們,看不到自己取代壯年者接班的可能,也不知道自己離開血尿生涯後該何去何從;於是只好忘我地縱情消費,但求今朝。

這一切的一切,正源於百年前的知識份子,把自己的文化靈魂割斷,雙手獻祭給包裝成歐美基督教先進文明的拜物神。

歐美是歐美,是人家兩三千年各種錯誤與成功交互累積出來的一切。工業革命、科學革命把歐美價值包裝成進步主義,再透過船堅砲利的軍隊叩關販售,迷惑了幾代內疚於積弱不振、亡國滅種之痛的好傻好天真的知識份子。

然而,文化這東西,若非真正長期生活在裡頭,是學不來的。

因此,當年負笈泰西匆匆取經即歸的知識份子,只能帶進最膚淺的物質文明,以及稍微深一點點的制度法規;但人家骨子裡頭的精神文明與文化,由於他們欠缺長期生活於其中的緣故,不僅帶不回來,甚至根本對之毫無真確的認識。

無知不可怕,半瓶醋式的自以為才可怕。果然,幾代人邯鄲學步的結果,最後是把自己骨子裡的老底都掏空倒掉,然後勉強填塞點典章制度的稻草進去,就以為自己終於脫亞入歐地可以跟基督選民平起平坐了。

妄想,不會因為癡人的熱切渴求而成真;虛無,也不會因為拼命逃避而被填滿。能夠對治愚癡的,只有正確的知見;能夠化解虛無的,只有可行的期望。

無論是正知還是希望,若欲假真實生活之外而求,終究只是緣木求魚。唯有從頭反省「何為生活的目的?」、「何為生命的價值?」等根本永恆追問,出路才有可能。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