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何大一昨非今是雜談(20111216)

我不懂創投,也不懂生技。不過我最近聽到一些生技人談到現在國際生技學界的現狀:

頂級期刊所刊載的學術論文,實驗數據會有許多蹊蹺,使得讀者無法複製該實驗。

可複製性,原本是科學學界非常重視,甚至認為是最重要的學術倫理;但是現在在生技領域的學界卻完全走樣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生技學界大家的基礎知識都差不多,大家都知道該怎麼作,差別在於誰先真正作出來,誰先申請到專利。

所以整個生技學界最近十年的發展,根本就是一個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的間諜遊戲:大家都需要發表論文來賺點數好搶經費補助,但大家都不敢把真正的數據與資料公開讓別人知道,所以大家都發表留一手的研究結果。

假設前述現象為真,則我想生技創投的關鍵,不在於什麼經營團隊,而在於手上握有什麼專利。

我並不認為高育仁可以把產業搞好,畢竟他只是個不入流的政客兼跟地方派系關係不錯的商人。

但當時他的合作對象唐南珊,手上確實握有TXN-355的專利。

就算認為高育仁提出的模式沒搞頭,但何大一當時既然是審查委員,而且一直都很重視TXN-355這個藥品,為什麼何大一當時不提議:由政府與高育仁修改經營模式,先把TXN-355的專利拿到手上,再由何大一組成研究團隊?

畢竟,宇昌後來花大錢還送乾股給Genentech,就是為了人家手上有TXN-355的專利,不是?

專利就在那邊,怎麼運作都還可以談。

倘若2006年就先跟高育仁合作,照樣還是可以由何大一主持全局啊,而且價碼便宜多了──只不過是多少得分給高育仁一些甜頭。

高育仁搞創投,不過是想撈錢而已,未來新公司讓他參股不就得了?更何況,當時高育仁能找到的資金並不多,非常希望國發基金能出大錢,所以政府一定交給何大一來主導新公司的經營模式。

說穿了,何大一的昨非今是,很難說沒有為了追求個人名利的考量。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