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不在籍投票改革芻議(20150621)


【按:本文原擬獻策作為洪秀柱參選2016年總統時之競選政見;但一來當時未獲洪辦青睞,二來後來洪秀柱被粗暴換將了,所以我就沒有再提這個構想了。現在既已事過境遷,則僅刊載於此處作為紀錄。】

關於洪秀柱應不應該訪美的問題,我稍微再談一下。

我認為應該訪美一趟,因為這是讓美國覺得被尊敬到的姿態;同時也可以通過尊美來隔空傳話給大陸(說:你別以為我洪秀柱是統派,其實我沒你大陸期待的那麼統)。

至於「對美國解釋洪秀柱的兩岸政策」這點,由於我認為洪秀柱應該提出另外的〝與目前已知「一中共表」路線相容、但層次更高〞的兩岸政策(詳細的構想,請容我在別篇專文討論),所以我認為洪秀柱必須要盡早且親自向美國方面解釋清楚。

但除了向美國解釋、並宣示洪秀柱的新兩岸政策之外,訪美的另一個重點,是讓洪秀柱建立起自己在海外僑社的網絡。

如果洪秀柱未來能夠真正達成國會改革的目標,下一步就可以開始推不在籍投票。(只要國會敢真正使用警察權維持議事程序正義,而且國民黨也能得到穩定的多數,則要想漸次推動不同階段的不在籍投票,並不是不可能的。)

「不在籍投票」不僅對國民黨有利,對於國家整體而言也有利。

先解釋不在籍投票。不在籍投票有很多種形式,首先是「境內不在籍投票」,通常以下列幾種方式進行:

a.指定投票所:申請前往距離真實居住地最近的新投票所進行投票。

b.授權代理:填寫授權委託書後,由指定代理人於投票日前往戶籍地原投票所投票。

c.郵寄投票:提前取得空白選票(可能要去指定地點領取,也可能是由選務機關寄到府上,更可以能是上網登錄並驗證身份後下載或列印而取得),蓋戳、密封後寄回戶籍地原投票所。

d.網路投票:利用密碼或憑證於網路進行不在籍投票。

其次是「境外不在籍投票」,主要是針對旅居海外的公民,以及因公而派駐於海外的外交或軍事人員之公民所進行的投票。美國的境外不在籍投票主要以郵寄方式為主,所以並沒有對「居住地」的限制要求。日本的境外不在籍投票則是以「外交部門駐外單位」為指定投票所(但其實仍然是領取空白選票、蓋章、彌封後交給承辦人員統一寄送回國),所以要求必須要在服務範圍內連續居住滿若干時間。

不在籍投票本質上有兩重意義:一是保障公民的參政權利,另一則是延長僑民對國家的認同感。

對於擁有雙重國籍或長期旅居海外的僑民而言,由於已經不存在於國內居住的事實,也未必有對母國進行繳稅,所以僑民對母國的認同,多半只剩下文化與歷史性質的聯繫。當僑民不被允許不在籍投票時,則僑民自然而然就會日漸失去對母國的參與、聯繫及認同。這種「失去認同」的結果,雖然不一定對於僑民本身有什麼影響,但絕對會影響僑民是否願意讓自己子女繼續學習祖國語言及文化的意願;因為對於移民第二代而言,「學習祖國文化」其實成本與代價都不低,所以如果不是父母長期堅持並持續投注心力與金錢,大部分的移民第二代都沒有書寫甚至聽說祖國語言的能力,而對於祖國文化也幾乎感到遙遠、陌生與不解。

在此姑且不討論移民第二代在文化夾縫中面臨的雙重衝擊問題罷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持續讓海外僑民的後代子孫流失對祖國語言、文化、歷史及認同,只會失去這些僑民對這個「國家」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反過來說,「國家」的概念,也會越來越往「提供實質性統治服務」的功能性角色偏移,而失去「提供國族、文化、歷史等認同」的功能。

因此,無論臺灣究竟走「終極統一」或「終極獨立」的路,強化海外僑民及其子孫的聯繫感與認同感,都是凝聚「國家」概念的必要努力。而對於實質上已經長期居住海外的僑民、乃至於其後世子孫而言,提供「不在籍投票」的空間,絕對是最直接、而且也是最有實質意義的方式。

因此,促成海外僑民的不在籍投票,除了可以為了更之後幫大陸台商的不在籍投票鋪路(我在此假設臺灣主流聲音更恐懼大陸台商或旅陸台人的「不在籍投票」行為)之外,更能將臺灣的「民主實踐」拉出「地域」或「統治邊界」之外。

一方面,這樣的作法可以提昇民主實踐的高度,使民主實踐得以擺脫狹隘的選區中心主義。

另一方面,這樣的作法可以強化「民主」作為未來統一兩岸華人的正當性。當民主實踐是可以動輒跨出台澎金馬的實體邊界時,則大陸地區的人民自然也有可能被吸納進入這樣的民主想像之中。

未來(也許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後),不僅海外僑民與旅陸台人可以投票,甚至連旅台陸人或旅台外人也可以針對鄉鎮或縣市層級的選舉進行投票。這種將民主實踐擴及在地住民(而非僅限於有國籍之公民)的作法,不僅在過去二三十年間早就已經經常為歐美學者所討論,而且其實最近已經開始陸續有從學理轉移到實際政策的嘗試。

比方說:盧森堡今(2015)年已經對「是否開放授予境內外國人投票權」而作過公投(雖然最後的結果是56%反對);而日本也已多次對此作討論,以滿足日本為了因應2020奧運會之準備、而大量增加的外國勞工與旅日外人等對參與地方自治體事務的政治需求。

由此可見,喜歡大談「擴大民主參與」、「下放政治權力」與「去中心化治理」的覺醒公民,實在沒有任何理由抗拒一個歡迎東南亞與大陸人進入臺灣長期居住、長期參與在地公共事務的未來。

當然,我們都知道:其實臺灣的覺醒公民們,終究不過只是假掰的虛偽鄉愿生物而已;所以這種構想對於現在的臺灣社會而言,當然還言猶過早。但其實這是當代民主理論正在進行中的一種趨勢,而且它會隨著逐漸加深、加大的自由貿易網絡與經貿自治區等實踐,而一步步成為可預見的「真實」。

歐美與日本等〝先進〞民主國家,其實對於「不在籍投票」的嘗試,少則十餘年,多則已有三十年的經驗。就連泰國也都已經有了十幾年的試點經驗。

換句話說:未來,當各國開始搭上全球區域整合的列車、而開始擴充「民主」的概念時,臺灣只會繼續死抱著兩百年前的古董理論(而且臺灣一干所謂自由主義導師們還只會教授那些被她們曲解或歪曲的錯誤觀念)而已。

在未來,當歐美──甚至東南亞──開始以更具彈性的「公民觀」來吸納、管理不同文化圈的人才時,臺灣只會繼續固守著以語言與基因為「我群」想像的陳腐刻板立場。這不僅不利於臺灣吸引各國優秀人才,更只會讓臺灣自絕於世界之外。

因此,洪秀柱必須要去美國一趟,並且應該在與僑界會面時宣示其以「不在籍投票」聯繫僑界、進而強化臺灣吸引世界人才之野心。

(關於洪秀柱應該發展的兩岸政策,且容我在下一篇專文細談)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