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4日

如何看待「著作」的立場問題(20031014)

過去,「知識」是僅少數識字份子的專利,
但寫書者多半不為求利,而是在立言。

當識字者逐漸增加,
我們已經活在一個資訊超載的世界裡時,
文字不再只是傳遞訊息的載體,
而是一種商品,一種可以被分割、被壟斷的商品。

如果著作是種商品,那誰才是得利者?

除了少數一些紅牌著作者(作家、詞曲創作者等)外,
多半的得利者都是出版社。

因為她們握有資本,是資本家。

世界上固然也有收入頗豐的著作者,
但不要忘了,她們的收入端賴文本的銷售量,
當銷售量越高,這些著作者賺的錢才可能越多;
但無論多高,著作者賺的錢永遠不及出版社賺的錢多。

因為著作者不過是創作出文本,
出版社才是真正把文本搞成商品的作手。

沒有出版社,著作者根本不可能賺得到錢。

出版社為了賺錢,除了各種五花八門的行銷手段外,
最重要的,就是靠版權保護。

版權,說得好聽是要保障著作者的生計,
但說穿了,是要保障出版者的生計。

但莫忘了:出版者絕大多數都不是著作者。

其中或有身兼兩種身分者,
但在談生意的時候,兩種身分壁壘分明,絕不會混淆的。

一旦有了版權這玩意,
人類的知識積累便出現障礙。

為什麼DVD要分區?
為什麼要禁止真品平行輸入?
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為了尊重著作者之於著作的地位,
而是為了赤裸裸的金錢!

基本上,我絕對百分之百支持著作人格權,
但我並不完全接受著作財產權的概念。

不過,今天的我們已經活在一個不可逆的資本主義世界裡,
資本家愛這麼談,而且也遊說了國會訂定了類似的法律,
還強迫其它弱小的國家也得跟進照著大國的遊戲規則走,
到此地步,除了在網路上幹譙一下,還能作些什麼?

關於網路創作,我的想法很簡單:

網路太具有開放性,
沒有任何人能夠獨佔所有的Access。

因此,如果想要靠著作為生,
請去找出版社,報社、雜誌社、唱片公司等。

東西只要放到網路上,
就請別想再操弄什麼著作財產權的概念。

如果著作者有本事把文本搞成商品,
那麼,她已經成了出版者,自然可以因此得利;

但如果著作者就只是寫寫東西,
剩下的什麼都不會,
那麼,文本畢竟還不是商品,
憑什麼要求別人付錢購買?

當然,任何人都可以隨便寫點什麼拿出來賣,
賣得掉,表示該文本有市場,該文本就成了商品;
賣不掉,表示該文本沒市場,該文本只是文本。

想要賺錢的人,最好要具有行銷的能力,
因為沒有行銷的能力,文本永遠不會變成商品。

如果把行銷的工作交給她人來作,
那被她人剝削、抽成,這也怨不了誰,
哪個叫妳沒有行銷能力呢?

今天那些專欄作家鬻文為生,
總是振振有詞地說自己花了多少氣力多少時間;

問題是:全國各大連線的小說版、詩詞版,
每天都有數不盡的新著作跑出來;
這些作者的創作難道都不用花氣力?不用花時間?

老話一句:
沒有行銷的才能,
又沒作行銷的努力,
就別肖想賺行銷的錢。

要搞商品經濟,給那些資本家去玩吧。
網路世界,留給非私有財產的廣大群眾吧。

只要尊重起碼的著作人格權,
在網路世界裡創作,就算沒有金錢收益,
至少也贏得了許多她人的尊重,
或至少能交到一些朋友。

一個人每天上班,只要不出大包,
總還可以領得到錢,
但卻未必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甚至未必能交得到朋友。

從這點來看,
網路創作又何必在乎錢呢?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