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因果理論,不同於一般民間信仰的因果說。
民間信仰認為:
因果報應,一定都會報,只是時候早晚問題。
但佛教的因果理論則非如此單薄。
首先,佛教的因果論雖然也強調種因得果,
但在「因」與「果」之間,其實仍存在著「緣」;
這三者構成了整個關於「業」的運作機制。
我們的行為與心念為「因」,
「因」會種下關於「業」的種子;
「業種」在「緣」成熟的時候,會結成「果」,
也就是所謂的「報」。
「緣」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亂數之幕,
但實際上是牽涉所有相關眾生所種下的相關業種,彼此糾葛而運作的機制。
「緣」的運作與原理極其複雜,非佛不能盡知;
再說,去研究「緣」,
並不一定就有助於我們的修行;
所以其實不用太過在意,
只要知道有這麼一個機制就好了。
證得阿羅漢果的聖人,不受輪迴。
這意味著,無論他宿世造過多少善業惡業,
涅盤後,統統都不起作用。
這不是說這些業就消失了,
而是「能讓這些『業』結成『果』的『緣』消失了」。
造過的業仍然存在,只是不再有機會結成果。
我們若將種子埋到土裡,不一定每顆種子都會開花結果,
那些沒長成的種子,難道就消失了嗎?
其實都還在土裡,只是沒有發育的機會罷了。
涅盤,或許可以以此喻類比理解。
佛教的因果理論,其實是建立在業緣概念的基礎之上,
這點與民間信仰的因果宿命說不完全相同。
也因此,對於佛教而言,
因果之間,是一個種子與植物之間關係,
而不完全是欠債、還債的關係。
我們造作的種種善因、惡因,
不是對某個人欠下的債務;
我們與所謂「冤親債主」之間,其實結下的是「緣」;
有了這些緣,所有的善因惡因就有機會開花結果,
進而完成一整個業。
當然,一方面這裡頭其實很複雜,不容易說清楚,
另一方面,由於民間信仰的說法固然單薄簡化,但也未必完全不可取,
所以許多法師或書,仍然會將欠債還債的比喻拿來交互使用;
當然,這難免造成一些初學者的混淆與誤解,
只要知道這些都只是讓我們更好瞭解的比喻罷了。
2006年8月31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