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因果理論,不同於一般民間信仰的因果說。
民間信仰認為:
因果報應,一定都會報,只是時候早晚問題。
但佛教的因果理論則非如此單薄。
首先,佛教的因果論雖然也強調種因得果,
但在「因」與「果」之間,其實仍存在著「緣」;
這三者構成了整個關於「業」的運作機制。
我們的行為與心念為「因」,
「因」會種下關於「業」的種子;
「業種」在「緣」成熟的時候,會結成「果」,
也就是所謂的「報」。
「緣」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亂數之幕,
但實際上是牽涉所有相關眾生所種下的相關業種,彼此糾葛而運作的機制。
「緣」的運作與原理極其複雜,非佛不能盡知;
再說,去研究「緣」,
並不一定就有助於我們的修行;
所以其實不用太過在意,
只要知道有這麼一個機制就好了。
證得阿羅漢果的聖人,不受輪迴。
這意味著,無論他宿世造過多少善業惡業,
涅盤後,統統都不起作用。
這不是說這些業就消失了,
而是「能讓這些『業』結成『果』的『緣』消失了」。
造過的業仍然存在,只是不再有機會結成果。
我們若將種子埋到土裡,不一定每顆種子都會開花結果,
那些沒長成的種子,難道就消失了嗎?
其實都還在土裡,只是沒有發育的機會罷了。
涅盤,或許可以以此喻類比理解。
佛教的因果理論,其實是建立在業緣概念的基礎之上,
這點與民間信仰的因果宿命說不完全相同。
也因此,對於佛教而言,
因果之間,是一個種子與植物之間關係,
而不完全是欠債、還債的關係。
我們造作的種種善因、惡因,
不是對某個人欠下的債務;
我們與所謂「冤親債主」之間,其實結下的是「緣」;
有了這些緣,所有的善因惡因就有機會開花結果,
進而完成一整個業。
當然,一方面這裡頭其實很複雜,不容易說清楚,
另一方面,由於民間信仰的說法固然單薄簡化,但也未必完全不可取,
所以許多法師或書,仍然會將欠債還債的比喻拿來交互使用;
當然,這難免造成一些初學者的混淆與誤解,
只要知道這些都只是讓我們更好瞭解的比喻罷了。
2006年8月31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