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1日

潘翰聲〈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雜談(20061021)

其實臺灣的環保意識真的很差。

絕大多數的人只知道反核四,
即便贊成核四者,也多半從法制或經濟層面來談,
卻鮮少從環保角度切入。

事實是:臺灣的火力發電比重約三成,

天然氣的來源過少,成本高,
而且一遇戰時會面臨來源中斷的問題,
因此無法順利取代火力發電。

汽電共生是個不錯的方案,
但不適合大規模發電,
比較適合個別公司或類似園區,
除非結成密集的發電網路,不然很難完全替代。

結論是:臺灣的能源政策根本亂七八糟。

若真重視環保,就應該從源頭開始節省高耗能的產業與消費習慣,
其實臺灣現在不是供電不足,而是離尖峰的差距過大,
以至於經常要在離峰時間輸電抽水,到尖峰時間再轉換為水力位能發電。

顯示臺灣的電力過份集中單一來源──當然是台電。

全臺的電力網完全依賴台電,
所以幾年前台電南部一座輸電塔倒塌,立刻全臺大斷電。

不是民間沒有意願或沒有能力參與發電,
而是台電不肯放棄壟斷的利益。

同時,經建會與經濟部受到企業壓力,
也提不出能兼顧環保的能源與產業政策。

好比一個人明明收入不少,
但卻常常亂花錢,始終搞不清楚自己的收支狀況,
沒必要花的錢如流水般用掉;

這樣當然每到月底就覺得好窮好窮,
但由於又不思檢討改進自己的收支習慣,
於是只好拼命想辦法多弄些錢進帳,
好彌補自己各種沒必要的消耗與浪費。

臺灣與美國的能源政策基本上都是這種路子。

但美國有浪費的本錢啊!
沒電了就蓋核電廠,不爽就撕毀京都議定書,
沒油了就去攻打伊拉克,如此當然不用擔心能源問題。

但臺灣有這種本錢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
雖然前面提到的確實是問題,但冷靜想想:

若我們要求完全改善整個能源政策,
不就等於要把整個臺灣全體改造?

乾脆叫臺灣人都去死重新投胎還快一些。

若是一項改革的成本過大,
其結果不是「改革時程拖很久才看到結果」,
而是「改革行動註定會受到龐大阻力而腰斬」。

因此,一項改革行動儘管立意良好,而且是正論,
但若是改革成本過大,所導致最終改革的結果不僅有限,
甚至只是徒然消耗龐大的改革成本。

那這算什麼?

郝市長當年的塑膠袋政策,
到最後除了白白擾民一場之外,
只有塑膠袋工廠大賺一票。

為了環保理由主張禁核,當然很有道理,
但不應該用來反對核四。
畢竟核四已經通過預算,已是既定的國家政策,
現在停建,不止於法無據,而且損失過大。

除非我國的能源政策已確定完全排除核能發電,
不然,核四的發電效能、廢料處理能力均優於核一核二,
用核四來取代核一核二,是兼顧成本的較好的改革方案。

再說,除非替代能源已經足夠,
不然,冒然廢核只會讓現有第二發電主力的燃煤燃氣比重增加,
結果就是今天二氧化碳排氣量成長率全球第一的事實。

北歐與德國的環保政黨在參與執政之後,
無不例外地都修改了禁核的路線。
能不讓我們反思嗎?

其實我不反對禁核政策。

只是我認為:
如果人的消費習慣不改變,
高耗能的產業不轉型,
則禁核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有害;

因為人對於能源的需求仍然相當高,
到最後只是花費較高的費用生產相同的電,
甚至還會有二氧化碳排放之類的副產品問題出現。

根源在人的習慣,不在核能。
台電搞核能,廢料問題多得要命;

德國搞核能,不僅發展出完整的循環利用系統,
就連最終處理的效率也比我們高得太多太多了。

如果人心不改,浪費如舊,
則核能發電便成為不得不然的必要之惡。

(畢竟其它的替代方案都必須訴諸人性的改變,
改革的可行性、成本與難度都更高)

不如徹底承認臺灣人就是爛,
沒有資格享受高標準的環保成果,
只有可能盡力將污染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對我而言,「承認自己爛,進而思考可行方案」的態度,
會比「整天唱高調,但最終什麼也改變不了」要來得務實。

難道光憑滿腔熱血,就能開刀救人?
我寧願要一個冷漠但醫術高明的醫師救我,
也不要一個很熱情但技術很差的醫科學生在我身上作實驗。

我相信:要實踐理想,務實是最必要的。

但事實是:
臺灣人的能源使用習慣若是不能改變,
則禁不禁核,完全不會影響大局。

我對臺灣人是死心了,所以我不相信禁核運動能有多大意義。
到最後,也只是貢寮人怕死怕污染的私心作祟罷了。

人非聖賢,有這種私心很合理。
但貢寮人能有私心,島嶼上的其它人就不能有嗎?
到最後該怎麼解決?

在衝突的雙方中,誰的意願與利益更優先?
衝突中的弱勢一方,所犧牲的是利益?還是根本權利?

於是問題又回到政治。

在我看來,反核四的各種論述,
都無法拉到羅爾斯所談的第二個原則水平。

核廢料禍延子孫?

那二次金改、賤賣中華電信,
這些都不也是子孫買單嗎?

愛吃美國牛肉,連鎖導致全球耕地面積半永久性的減少,
這難道不也是子孫買單嗎?

吃檳榔導致山坡地土壤液化,
土石流根本改變島嶼的地貌,
這難道不也是子孫買單嗎?

今天我沒有看到這些人真正關心環保的決心。
這才是問題所在。
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心,
整天只想改變別人,
不管理由多們崇高,終究也只是自私的心態作祟罷了。

我真的相信:如果今天核四蓋在別的地方,
絕對有很多很多現在反核的人士會收起聲音,
回家繼續過著浪費、不惜福的生活。

我承認我難免以多概全,
對於少數真有決心而且繼續努力的人並不公平。

我可以對這些人道歉,
但我仍然不相信這個世界能有什麼改變。


另外,關於環保團體的問題,
其實可以讀讀小說《恐懼之邦》(State of Fear)。

可以看見科學主義者的兩種正反面貌。
骨子裡當然都是科學至上論,
卻不斷拿著科學當理由來攻訐彼此。

(2006年10月21日)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