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念哲學或純理論領域的大師,
很多人作學問一輩子就是那兩三本書,
十年蹲一本,寫完後二十年內大家都還在讀那本。
那種大師,若是活在今天臺灣的學界,
早就因為沒有每年達到足夠的論文生產量而被鬥走了。
學術成就CI化,使得年輕學者每天都得為了論文(點)數而奮鬥,
自然就沒辦法把時間與精力投資在一些需要久磨的主題上。
就我所知,現在大部分還算有熱忱的老師,
多半都指望自己等拿到正教授以後,再來談學術自由....
如果要批評年輕學者短視,
不如批評以國科會為首的「學術成就CI化」風氣。
評鑑一個學者的學術成就,固然要看其著作或成果,
但難道不能開放給相同領域或學門裡的同行作評鑑嗎?
一個學者有沒有足夠資格可以升等,
為甚麼非要看論文篇(點)數的年產量不可?
為甚麼不是比照論文審查一樣,由同領域的專家來評斷?
如果今天把審查的權力,開放給數十個國內同領域的學者來投票決定,
難道通過審查的學者,其學術貢獻就一定會比較差嗎?
其實學界學門越走越專,
同行哪個學者學術水準如何,圈內人其實都心照不宣。
學術成就CI化,只是便利那些迷信統計數字的官僚玩耍權力遊戲罷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曾國祥在 〈太陽花學運帶出的民主價值:公民權利、人民主權與社群共善〉 一文中,主張這次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因為訴求了某種「比憲政體制還要高的政治正當性原則」,因此應該視之為是一種國民主權者對「主權」的回收。曾國祥更於此文中認為,這種訴諸超‧憲政高度的正當性呼籲,恰恰是一個民主社群得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