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反對「素食」,
幾乎只要一看到有人稱讚素食,馬上就譏諷其為提婆達多之徒。
然而,這其實是種誤解。
提婆達多其實並不主張素食,而是主張嚴苛的苦修。
古印度當時存在著推崇苦修的風氣,
因此提婆達多見縫插針,想藉此貶抑釋尊,並拉抬自己。
釋尊反對提婆達多的苦修主張,但卻稱揚大迦葉尊者的頭陀行,
箇中道理不言可喻。
有關提婆達多的事蹟,
學者藍吉富著有小書《提婆達多》(臺北:東大,1999)可以參考。
又另外,且引印順導師數段文字說明:
(《華雨集》,第三冊,〈論提婆達多之「破僧」〉)
------------------------------------------------------------------------------
提婆達多向佛「索眾」沒有達成目的;他在三大力量的誘惑與鼓舞下,更向破僧的逆行前進。三大力量是:王家尊敬,釋種擁戴,苦行風尚。
一、王家尊敬:起初,提婆達多得到王子阿闍世的尊敬供養。後來,父王頻婆娑羅的政權,漸落入阿闍世手中,終於篡奪王位,父王也就被囚禁而死。那時,提婆達多受摩竭陀國阿闍世王的尊敬供養,當然也受到王家,民眾,部分出家眾的尊敬。在佛教中的優越地位,是可以想見的!但這只能造成他的有利情勢,誘發他統攝佛教的野心,而不能以政治權力來干預宗教,取得統攝僧伽的資格。
……
二、釋種擁戴:釋種,指釋迦族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眾。釋尊出身於釋迦王族;從佛出家的弟子,不問他的種族如何,一律平等。為了與其他外道出家不同,稱為「釋沙門」,所以說:「四姓出家,同稱為釋」。釋尊攝化的出家弟子,確是不分種族階級,一律平等的。但出身於釋迦族的比丘、比丘尼,與佛同族,多少有些優越感。
……
總之,釋種的比丘、比丘尼,多數擁護提婆達多,極為明顯。
……
釋迦比丘與十方比丘,早就有些不協調。作為十方比丘上首的舍利弗與目犍連,從經律看來,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誹毀,責難。等到提婆達多的德望高起來,向佛「索眾」(引起破僧),三聞達多等四伴黨,是絕對支持的。六群比丘,六群比丘尼,是附和的。其他的釋族出家者,也多少有些同情吧!
……
三、苦行風尚:印度恆河流域的苦行精神,特別發達。與釋尊同時而多少早一些的尼犍親子,出於毘舍離王族,立耆那教,特重苦行。
……
在當時,苦行主義確是非常風行的,
……
破(法輪)僧,是從佛教中分出一部分比丘而自成僧伽,自立新宗教,這不但要僧中有人附和,更要適合時代趨勢(契機),而得信眾的歸依。時代是苦行主義風行,而提婆達多正是一位頭陀苦行者。他向釋尊索眾而不得,內有釋種出家的擁戴,外應時代苦行的風尚,這才索性標揭苦行教條,起來破僧。
……
提婆達多所標榜的,主要是「五法」,
……
這是與頭陀行相近的;頭陀行值得稱讚,這五法可說更精嚴些。於佛法缺少正見的,會迷迷糊糊的跟著走,還自以為了不起呢!
……
綜合的看來,衣服方面,主張盡形壽糞掃衣,不受施主施衣。住處方面,主張盡形壽住阿蘭若,露地坐,樹下坐,不受住房屋。飲食方面,主張盡形壽乞食,不受請食。特別主張不食酥、鹽、魚、肉等。
……
這些,與頭陀行相近,也與受比丘戒時所受的四依法相近。四依法是:盡形壽依糞掃衣住;依乞食住;依樹下住;依陳棄藥住。那末提婆達多的五法,為什麼成為反佛法的標幟呢!
……
提婆達多的五法,是絕對的苦行主義,盡形壽奉行而毫無通變。自以為:「出家求道,宜應精進。瞿曇沙門亦有此五法,但不盡形壽;我今盡形壽受持此法」(『善見律』一三)。
……
而調達卻重於苦行,以為八聖道不夠精進;修精苦的五法,才容易得道。這是落入苦行主義,所以是「非法」。
……
苦行主義是:學道非盡形壽修苦行不可;修苦行才容易解脫。這種偏激的苦行主義,與佛的中道主義不合,所以提婆達多以五法為教,造成了破僧的局面。
……
這樣,佛說的中道行,是寬容而多樣性的,不是偏激的兩邊。修心方面,是以智證法性而銷融情欲,而不是專在物欲的壓制上做工夫。
而提婆達多的五法,偏於苦行;修心偏於壓制物欲。
在一般看來,也許覺得他精苦卓越,比釋尊的正法更高妙呢!提婆達多不也自以為:「瞿曇沙門亦有此五法,但不盡形壽,我今盡形壽受持此法」;自以為「頭陀勝法」嗎?提婆達多標榜這五法,以為勝於釋尊的中道,這當然會因此而破僧了!
提婆達多以五法為教而破僧,經過如下:一、提婆達多等議決,再向釋尊提出,希望釋尊能採取五法,制為比丘必學的戒法。釋尊當然否定了,認為:常乞食是好的,但也不妨受請食;……不食魚肉是可以的,但也不妨食三淨肉(『善見律』一三)。提婆達多這一著,是相當利害的:因為如釋尊採用而制為必學的戒法,那是提婆達多的苦行主義勝利了。他在僧伽中,也自然提高到領導地位。如釋尊不採用,那就可以標榜苦行,自以為精進。「瞿曇(釋尊)不盡形壽持,我能盡形壽持」,超佛一等。
……
二、提婆達多與他的伴黨,不斷宣傳五法,以為這才能迅速而容易解脫。
……
三、恰好逢到那年饑饉,比丘們在安居期中的生活,相當艱苦。提婆達多獲得王家的護持,所以隨從他的部分比丘,生活過得比較好。這是個有利的時機,提婆達多就在大眾中,提出五法來進行表決(「行籌」)。結果,有五百位初學比丘,贊同他的意見。這樣他就率領這一群比丘,到伽耶山住下,而在同一界內自行布薩說戒(『十誦律』四六;『鼻奈耶』五等)。對佛說的經教,比丘僧的制度服裝,也多少修改(『十誦律』三六;『薩婆多律攝』四等),成立新的僧伽,就這樣達成了破僧的目的。
------------------------------------------------------------------------------
不同於大迦葉尊者,提婆達多從一開始就是入佛門出家,並未修行過外道。
提婆達多跟其它釋迦族人一般,頗以自身血脈為榮,並瞧不起其它同修。
到了釋尊晚年,提婆達多妄想接班,並要求釋尊默許,結果遭到釋尊拒絕;
自此提婆達多便開始一連串積極的破僧行動。
提婆達多的破僧,是要從佛教內部發起的,
因此提婆達多並不考慮創立一個足以打敗外道的宗教,
而是從佛教的教義中,竄改一些主張,好彰顯自己,並能迷惑弟子。
正如印老所言,當時印度外道大多以苦修作為基本訴求,
同時,佛教內部也頗敬重苦修的頭陀行者;
因此,沒入過外道門的提婆達多,在未必清楚外道如何被釋尊降伏的情形下,
選擇了吸收外道理論,作為反對釋尊的切入點。
照說,大迦葉尊者本身曾當過外道領袖,
同時又一向採行苦修的頭陀路線,
本來可以直接以過來人的經驗,戳破提婆達多破綻百出的理論;
然而大迦葉尊者當時只顧自己苦修,並不多管僧團事務。
當時預定要接班的舍利弗或目犍連兩位尊者,
因為非釋族出身,無法降伏釋族僧眾,
所以才會讓提婆達多逐漸坐大。
提婆達多提出苦修五法,飲食只是其中一種,
而且「不食肉」還只是裡頭的一個小分項而已。
提婆達多提出的理論,其實並無新意,
幾乎都只是把佛教原本的規矩,加倍嚴苛些,如此而已。
由此可見,提婆達多未必真有什麼獨樹一格的理論,
充其量不過是拾人牙慧之徒罷了。
今人或有誤以為提婆達多主張素食者,這或許還太高估了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最初學定,並未有什麼成果,
後來還是靠請教舍利弗尊者,才練成變化自在的神足通。
提婆達多靠此神通迷惑王室,得到王子的寵信;
最後更進讒言,慫恿王子發動政變,取得政權。
正是由於得到王室支持,並有釋族僧眾擁戴,
提婆達多才漸漸興起接班僧團的野心。
現存佛典雖沒有明白記載提婆達多何時正式提出五法的理論,
但我想或許應該是在1.王室支持與2.釋種擁戴兩個條件滿足後,
才逐漸發展出來的吧。
畢竟五法的獨創性並不高;
再說,若提婆達多很早形成此一理論,
或許很快就會引起舍利弗尊者等的注意,
而不會坐視其試圖分化僧團的野心不管。
從這點來看,我個人比較傾向認為:
提婆達多是為了在教義上能與釋尊有所區隔,
才竄抄佛教原本的頭陀苦修法,創立五法。
正由於只是竄抄性質,
因此提婆達多的五法與佛教的正法,乍看之下並無太大不同。
正因為並無太大不同,
所以據說即便提婆達多死後,到了部派佛教時期,
仍有一些奉行提婆達多五法的佛教徒,混跡於某些部派之間。
由上可見,提婆達多根本就不是什麼「主義」者,
充其量只是「拿來主義」者罷了──手邊有什麼理論可用,就直接拿來用了。
耆那教好歹還有「萬物有靈」的思想,作為主張素食的依據;
提婆達多究竟為了什麼而主張不食肉,恐怕連他本人也說不出來。
「為彰顯苦修而主張苦修」,
或許就是提婆達多五法的最佳描述。
只不過,別說主張素食了,
提婆達多本人其實也並沒有真正施行苦修路線,
而是與弟子共同接受王室在經濟上的供養。
我不認為提婆達多真有認真實行五法的打算。
五法,只不過是提婆達多用以實踐其破僧野心的工具罷了。
今人對於提婆達多,其實頗多誤解。
這主要是由於提婆達多破僧失敗後,
後世各部派基於政治正確的立場,不斷醜化他的緣故。
(前揭書)
-----------------------------------------------------------------------------
提婆達多破僧,罪大惡極,這是不消說的;但有些也不免是造口業。如提婆達多修定而發神通,因神通而化阿闍世王子,這才受到利養恭敬,引起索眾破僧。
……
修定發通,是從釋尊學習的。有些人覺得:如不教他發神通,那不是不會破僧嗎?釋尊怎麼會教他?為了說明與釋尊無關,有的說:釋尊不教他,五百大羅漢也不教他,阿難以親屬愛而教了他(『十誦律』三六)。有的說:是從阿難的和尚─ ─十力迦葉學習的(『根有部苾芻律』一四;『根有律破僧事』一三) 。
……
照這種想法,如不讓提婆達多出家,不是更好嗎?因此有的說:釋尊不許他出家;後來他自剃鬚髮(「賊住」),從破戒比丘修羅陀學習的(『增一含』四九‧九)。
……
傳說不同,只是為了滿足那種淺薄的想法。其實,從佛學習而得定發通,有甚麼過失呢!
……
提婆達多破僧,就是想作新佛;作新佛,就非處處模倣釋尊不可,故事就這樣的多起來。釋尊體格極強,所以耆婆為釋尊治病,用酥一斤。提婆達多有病,也就非服酥一斤不可。可是體力差,消化不了,病苦反而增加了。釋尊可憐他,以神力治了他的病,提婆達多反而說:釋尊有這樣高明的醫術,可以依此為生(邪命)。這故事已有點不近情了!還有,釋尊有三十二相,身作金色。提婆達多為了身作金色,以沸油灑身,然後塗上金箔,痛苦不堪(『根有律破僧事』一八)。釋尊腳下有千輻輪相,提婆達多就叫鐵匠來,用熱鐵烙足以造成千輻輪相(『根有律破僧事』一八)。這二則故事,我覺得不一定刻畫出提婆達多的愚癡,只表示了故事編造者的過於幼稚!
……
這還不過幼稚可笑而已,還有荒謬的呢!提婆達多破僧失敗,又想回故國作王。他求見耶輸陀羅,想與他結婚,以便登上王位。耶輸陀羅與他握手;耶輸陀羅力大,使提婆達多的五指出血。提婆達多還不死心,又去見「舍迦」(即釋迦)種,要求讓他作王。大家要他取得耶輸陀羅的同意,結婚,才公推他作王。他再進宮去見耶輸陀羅,耶輸陀羅執住他的雙手,十指流血,狼狽而逃(『根有律破僧事』一0)。前年日本攝製釋迦傳影片,有提婆達多入宮,強佔耶輸陀羅事,引起了佛教界的公憤,其實這是根據古代律師的荒謬捏造而改編的。
------------------------------------------------------------------------------
在我看來,許多動輒引提婆達多事,用以譏諷素食者,
其實未必真的瞭解提婆達多的事蹟,才會引喻得不倫不類:
提婆達多是因為想破僧奪權,才會被釋尊呵責,不是因為素食;
提婆達多主張的是不合情理的苦行,而非素食。
所以奉勸各界,請別再拿提婆達多來譏諷素食了。
若要罵素食主義者,麻煩拿耆那教或是清海外道,
這些至少還真正主張素食;
拿提婆達多這個「既不真正素食,也說不出何以主張素食」的假苦修派來罵,
一點都罵不到那些素食主義者的真正痛處
──反而只會凸顯「自己其實並非真懂提婆達多其人其事」的缺點罷了。
自己本身就人云亦云了,有什麼罵人的立場呢?對吧?
2008年7月10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