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佛人,為了避免淪入“迷信”,
硬是要將佛教死守在「哲學」的框框之中;
彷彿這麼作,自己就不是迷信了,就是高等知識份子了。
其實這是很無謂的。
釋尊所說所教者,
其固然是哲學,但也是宗教,而且還更是行為舉止的指南。
吾人學佛,除了「思」外,
仍需要「信」,更需要「行」。
證果聖人尚且無法盡知佛意,更何況是凡夫呢?
(大迦葉當年與富樓那的爭論就是一例!)
就算吾人證果了,那也只代表吾人得以解脫輪迴了,
並不代表吾人就已有佛智。
對於那些唯佛能知的知識,
證果聖人只會相信佛說,而非懷疑。
固然,佛教絕不主張信眾盲從權威,
而是鼓勵信眾要用自己的思考去檢視權威;
然而,面對那些超出吾人所能思考者,
縱然吾人用力思考,也思考不出什麼所以然;
反而只能憑藉信仰作為這一階段的支持力量。
這種信仰,絕非盲信,
而是建立在吾人對
1.「釋尊有大智慧」與
2.「釋尊絕不妄語」的基礎之上。
這兩點,是吾人永遠無法檢證確認的,因此只能選擇相信。
不過,若不肯相信這兩點,那還叫什麼佛子?
改宣稱自己只是普通的「對佛教有興趣接觸者」好了。
大家都有學過最簡單的物理,
但不是每個人當時都能懂課本上的每個公式究竟如何推導而成,
也未必都知道各種定理究竟是基於哪些實驗結果而證成。
但這有妨礙大家學習物理嗎?未必。
何以故?因為我們相信課本不是空口說白話。
即便是物理系的大學生,也未必都懂教授課堂上所說的一切。
當前學界的最新研究,甚至連教授自己也不見得都懂其內容。
相對於一個小學生、中學生而言,
物理系的大學生,具備了更多一點的相關知識;
念完研究所,又具備了更多一點的相關知識;
隨時閱讀學界最新的學術刊物,就又具備了更多一點的相關知識。
我並沒有主張「釋尊要求弟子盲信其說」。
釋尊所說、所教,有很多東西是吾人根本無從檢驗起的。
就算佛教完全只是一套「哲學」,它還是有很多東西是吾人根本無從檢驗的。
釋尊說他親證阿羅漢,
歷來也有許多證果聖人說她們親證阿羅漢,
證據呢?誰能證明?
沒有證據!因為阿羅漢自證自知!
只有聖者自身,或是其它聖者,可以證明阿羅漢果的證量。
這算什麼?空口說白話?套套邏輯?
都不是,這是事實!
對於這類事情,釋尊只能說這是他「親證」、「自證」,
也會強調這是某某長老、某某聖者「親證」、「自證」。
親證或自證,就是親自經驗過者自己就能確認。
沒辦法親自經驗過,自然無從證明其存在。
對於凡夫而言,有太多東西沒有辦法證明了。
但這是因為凡夫自身的侷限所致,而非其不存在。
凡夫但憑己見就妄想去解答那些很深、很複雜的問題,
其結果不是「沒能得到解答」,就是「自以為得到了解答」。
對於吾人的修行而言,兩者都沒有任何幫助。
釋尊所說、所教,
有很多是吾人可以通過「思考」而確認其為真者;
但也有些是吾人再怎麼思考,也無法判斷其究竟是真是假。
佛既然是實語者,何以佛不乾脆說明宇宙有邊無邊之類的問題?
釋尊選擇沉默無記以對,並非他不知道答案,
而是因為這些問題根本不是吾人應該去追問的。
把物理公式的完整推導過程給一個普通小學生看,根本沒有意義。
因為她不太可能具備能夠理解這些算式的基礎知識與能力。
倘若一個小學生,單單因為課本沒提這些推導過程,
或是因為她看不懂這些推導過程,
而拒絕相信課本上所寫的各種物理知識;
最後吃虧的是誰?
無論是數學、物理學或世間一切學問知識,
初學者一定所知甚少;
倘若初學者單以自身之無知或少知,
而拒絕接受或相信課本上寫的一切,
初學者必然無法擺脫其無知與少知。
學佛之人,「思考」、「信仰」與「實行」三者缺一不可。
只有信仰而不思考,這是盲信、迷信,這絕非釋尊所鼓勵。
但只有思考而不信仰,卻很容易陷入自慢或懷疑論中,
這同樣不是釋尊所樂見。
更重要的是:
雖會思考、也能信仰,但卻不肯於行住坐臥中實行者,
終究只能說得一嘴好佛!到了生死關頭,照樣沉淪六道。
佛教絕不主張迷信,但佛教同樣也不主張懷疑論。
哪些該信?哪些又不該信?
這當然是吾人必須努力去思考的;
然而,當問題超出吾人所能思考的範圍時,
吾人究竟該怎麼辦呢?
我選擇相信佛不妄語,我也選擇依佛實修。
2008年7月27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