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1日

這是一大步,更是一小步(20080922)

經過一年“全職”的準備,妻子終於在上週的高考榜單上看到了她名字。

高考榜首,普考第四名,這不能說不是個漂亮的成績;然而,在妻子欣喜兩天過後,也終於沈澱回歸了平常的生活。

由於今年高普考共連考五天(普考頭兩天,高考後三天),妻子普考時太過緊張,因而普考成績不比高考;

不過,高普考同時入榜,也證實妻子今年並非單憑僥倖或好運。

一年前,妻子為了高普考而辭去婦團的工作,(但亦有部份原因在於她對婦團及女性主義的走向有了疑慮)花了錢報名補習班,開始了全職的備戰生涯。

真正的成功,或許需要一點運氣,但從來沒有任何僥倖的可能。

這一年來,我與妻子幾乎每天一早就出門,我去上班,妻子到我辦公的小房間窩著苦讀;

除了一些身體不舒服,或是念書狀況差的日子外,每天不是坐在桌前念書,就是去補習班上課。

兩人每天待在幾坪大的兩張桌前達十二小時,再負擔單程四十分鐘的交通成本,就這樣,一年過去了。

現在回想起來,還真覺得很不可思議。不過,我們確實作到了。

前兩天,妻子很嚴肅地對我說:我是她這次放榜後最感謝的人。

她說的沒錯,我確實應該是她最感謝的人;然而她卻不知道,她其實也是我最感謝的人。

從小,我仗著自己有幾分小聰明,很少真的認真念過幾天書。兩次聯考,都是靠著最後半年的努力才考上還可接受的學校。

儘管我在臺大校園裡生活了五年(旁聽兩年,工作近三年),算起來也已是半個臺大人了;

但我心裡真確明白:我不是臺大人。NEVER!

當然,不是臺大人並沒有什麼可恥之處,我也從未因此而自慚形愧過;

然而,我生命中最欠缺的,並不是臺大這塊學歷的招牌,而是「曾經作過努力才得以進臺大」的這段經驗。

簡言之,我欠缺聯考的備戰經驗。

誠如前述,我的確參加過聯考,而且參加兩次。然而,我的兩次聯考經驗都不能算是備戰,充其量只能稱之為參戰。

備戰與參戰的差別,就在於承受壓力及折磨的主動性;回顧我過去的卅年人生,還真的就是短了這種主動性。

我當然會主動作很多事,也會主動念書,但我幾乎只念自己有興趣的書。

只不過是我的興趣廣些、念書速度快些,所以讀的書不比人少,如此而已。

但我真正沒有過長期忍受窮極無聊的聯考折磨的經驗。

沒辦法,有點小聰明的人,往往都是最偷懶的人。(聰明人對這個世界唯一的貢獻, 就是為了偷懶而動腦作了若干發明!)

回顧妻子過往的卅年人生:北一女(雖然是補校),臺大,碩班研究所,幾乎都是一路專心苦讀上來的。

妻子自認不聰明,就是沒辦法走取巧的快路,所以永遠只能走最辛苦的笨路。

「把書本翻得破破爛爛的,看起來就很有成就感!」這是妻子最常說的一句話;而我在認識她之前,還真的無法體會那種感覺。

我擁有過的書,幾乎都是白的;因為除了課堂教科書外,我不喜歡在書本上劃線作記號,甚至不喜歡把書翻出摺線。

我書讀得快,所以通常不用翻幾遍就把書讀完了。

但妻子不同。妻子喜歡劃線;更喜歡在書上簽名,甚至喜歡在書上蓋章。

自從妻子進入我的生命後,我手邊的書就開始一本本地“遭殃”。

而這種“慘狀”看得多了,我也才漸漸麻木無感了。

對「書被翻得破破爛爛」無感,有時並不是件壞事。至少,在面對聯考備戰上確實如此。

這一年來,儘管我並非真的也投入備戰的處境,但我的生活作息完全隨著妻子而調整。

每天下班後,我便去張羅兩人的晚餐;飯後收拾完畢,我便加點班或讀點閒書。

我們的生活,逐漸遠離了社交、時事與玩樂,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完成備戰、通過考試。

儘管我並沒有真的苦讀一年,但我確實也經歷了準備“聯考”的一年。

一年來,我看著妻子用她的方式備戰;我終於體會「備戰」二字的真貌與真義。

過往卅年的人生缺憾,終於在這一年裡得到彌補。

在妻子身上,我看到了硬脖頸的苦幹與努力。

就算稱之為努力的天才也不為過;「簡直是李洛克啊!」看著妻子,我常常這樣想。

若說聰明+努力+運氣=成功,則我人生至今的成功,都是靠著三分之二的僥倖而得。

真正讓我認清這一點的,不是別人,就是妻子。所以,真正應該是我感謝她,而非反之。

金榜題名,甚至榜首,這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大成功,甚至對於過去的妻子而言亦如是;BUT NOT ANYMORE!

這幾年妻子逐漸釐清了自己對人生修行的期許,而我也逐漸確認了自己非作不可的使命;

這也是何以我在接獲捷報後,只高興了五分鐘,而當事人的妻子也只高興了五個小時;

看著我們各自設定的遠方道路,這種程度,實在算不得什麼成功,更沒什麼值得喜悅。

唯一值得喜悅的,其實在於我們都從這一年的經驗中得到了些什麼:

妻子得到了信心,確認她選定的路、設定的目標絕非騖遠妄想;

我得到了備戰的經驗與決心,更得到了實踐理想、邁向成功所欠缺的那三分之一。

「這也許是一大步,但這更只是一小步!」不約而同地,我們都如此認為。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