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關於毘舍離耶舍比丘事件與多數暴力雜談_1(20080930)

學佛者大多聽說過引發毘舍離集結的耶舍比丘事件。
最近聞有學友認為,此事件為世間常行「多數暴力」之一例;
對此,我有些不同見解。

且先回顧整個事情的經過。
《彌沙塞部五分律‧卷30》:

「彼諸比丘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盛滿缽水。集坐多人眾處。
 持缽著前以為吉祥。要人求施。

 時諸白衣男女大小經過前者。便指缽水言。
 此中吉祥。可與衣缽革屣藥直。

 有欲與者與之。不欲與者便譏呵言。
 沙門釋子不應受畜金銀及錢。
 設人自與不應眼視。而今云何作此求施。

 時長老耶舍迦蘭陀子。在彼獼猴水邊重閣講堂。語諸比丘言。
 汝莫作此求施。我親從佛聞。若有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

 語諸比丘已。復語諸白衣男女大小。
 汝等莫作此施。我親從佛聞。若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

 彼諸比丘得金銀錢已。語耶舍言。大德可受此分。

 答言。我不受非法求得施分。

 復語言。若不自受可以施僧。

 答言。我既不受云何施僧。

 於是諸比丘便以耶舍前教白衣為罵白衣。與作下意羯磨。

 羯磨已耶舍言。
 我親從佛聞。若僧與作下意羯磨。應差一比丘為伴謝諸白衣。

 諸比丘便白二羯磨差一比丘伴之。

 耶舍即將至白衣所。正值五百優婆塞聚在一處。便語之言。
 諸君當知。是法我說是法。非法我說非法。
 是比尼我說是比尼。非比尼我說非比尼。
 是佛教我說是佛教。非佛教我說非佛教。
 我先所說使諸優婆塞瞋。今來謝過。

 諸優婆塞皆大驚言。
 大德。何時為我等說是法是比尼是佛教。使我等瞋而來見謝。

 耶舍更語諸人言。
 世尊一時在王舍城耆域菴羅園。
 時瓶沙王諸大臣共集王門作如是議。
 沙門釋子應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

 時彼眾中有一大臣名珠髻語眾人言。
 勿作此議。沙門釋子不應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

 即以此事往白世尊。我之所說將無過謬。

 佛言。汝之所說正得其中。
 所以者何。我常說此沙門釋子不應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

 復白佛言。
 唯願世尊。遣告眾人令知非謬。

 佛言大善。又告珠髻。
 譬如日月為煙雲塵阿修羅四曀所蔽不明不淨。
 沙門婆羅門有四種曀亦復如是。
 或不斷愛欲行於婬法。或耽酒食不能除斷。
 或專作邪命以自給活。或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
 若人以五欲為淨。是人則以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為淨。
 若人以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為淨。是人則以五欲為淨。

 若人依我出家受具足戒。而以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為淨者。
 當知是人必定不信我之法律。

 我雖常說須車求車須人求人隨所須物皆聽求之。
 而終不得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

 耶舍說此已又言。
 我先說是法非法是律非律是佛教非佛教是佛所說非佛所說。

 諸優婆塞言。
 我等於此語中無不信樂。
 今毘舍離唯有大德。是沙門釋子。
 願受我等盡壽住此四事供養。

 耶舍謝諸優婆塞已。與僧使比丘俱還僧坊。

 跋耆比丘問僧使比丘言。
 耶舍比丘已謝諸優婆塞未。

 答言已謝。但諸白衣皆信其語。咸作是言。
 今毘舍離唯有大德。已請盡壽四事供養。於我等輩無復宜利。

 跋耆比丘復以耶舍前教諸比丘為罵僧犯波逸提。語言。
 汝當見罪悔過。

 耶舍答言。我無罪可見云何悔過。

 跋耆比丘便聚集。欲與作不見罪羯磨。

 於是耶舍便以神足飛往波旬國。」

耶舍比丘飛往西方之後,便稟請上座長老出來主持公道,
也就是隨後的七百集結。這且表過不談。

就此記載而言,表面上似乎耶舍比丘被跋耆比丘等人以多數暴力脅迫,
逼得不得已才逃回西方,找上座長老出面討公道。

但實際真的如此嗎?或許我們可以再深思一下:

首先,耶舍比丘最先應跋耆比丘等人要求,進行「下意羯磨」。
下意羯磨,又稱「發喜羯磨」或「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根據《十誦律‧卷51》:
「有五事故僧與下意。
 1說佛過。2說法過。3說僧過。4說戒過。5作非威儀。

 復有五事。僧與作下意。
 6罵比丘。7道說比丘。8出比丘過。
 9處處說他過。10使他不得施不得住處。

 復有五事。僧與下意。
 11罵白衣。12道說白衣。13出白衣過。
 14處處說他過。15使白衣不得利失住處。

 復有五事。僧與下意。
 16比丘兩舌鬥他。17以比丘向比丘兩舌。
 18以白衣向白衣兩舌。19以比丘向白衣兩舌。
 20以白衣向比丘兩舌。」

若比丘不合理地得罪在家佛弟子,
僧伽得經由羯磨決斷,要求比丘去向在家者懺謝。

跋耆比丘等人並非單憑多數暴力強迫行耶舍比丘作下意羯磨,
而是根據僧律的規矩,先行羯磨,再要求耶舍比丘去向白衣懺謝。

既然連當事人的耶舍比丘也承認這次的羯磨處置,
表面上也願意依處分而行,足見跋耆比丘等人的羯磨確然合法。

然而,耶舍比丘到了白衣面前後,
表面上說的是要為自己說錯話而懺謝,
實際上卻反過來引經據典來對白衣說三道四。



先不論耶舍比丘所引的經典是否合理,
首先,既然耶舍比丘承認下意羯磨的合法性,
則表示耶舍比丘承認自己的行為有瑕疵;

耶舍比丘表面上順從合法羯磨的決斷,而前往五百優婆塞處“懺謝”;
但實際上卻在白衣面前說比丘過,其行為並不合律。

《摩訶僧祇律‧卷14》:
「若比丘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四事十三事。得波夜提。」

《摩訶僧祇律‧卷27》:
「若為未受具足人。說波羅提木叉五篇名者。越毘尼罪。」

《彌沙塞五分戒本》:
「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經並誦者。波逸提。」

《式义摩那尼戒本》:
「不得與未受戒人共誦法」

《四分僧戒本》:
「和合僧集會。未受大戒者出。」

《解脫戒經》:
「若比丘與未受具戒人同誦。波逸提。」

《鼻奈耶‧卷1》:
「未滿五歲。非持律人。幸勿與之也」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9》:
「毘奈耶教是出家軌式。俗不合聞」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
「論云。三藏為言。律藏勝故。密故。唯佛獨說。
 制必僧中。不許餘眾之所讀誦。非所學故。」

《分別功德論‧卷1》:
「毘尼者。禁律也。為二部僧。說撿惡[僉*殳]非。
 或二百五十。或五百事。引法防姦。
 猶王者祕藏非外官所司。故曰內藏也。
 此戒律藏者亦如是。
 非沙彌清信士女所可聞見。故曰律藏也。」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
「此毘尼中說白衣不得聞。」

「僧事僧決」,這是僧團運作的根本原則。
耶舍比丘不滿跋耆比丘等人公開乞金銀的行為,這是一回事;
但耶舍比丘陽奉陰違,不遵守合法羯磨的處置,這又是另一回事;
更何況,耶舍比丘當著白衣面前,公開暗示比丘過,這更不合律制。


再談耶舍比丘向白衣們說嘴所引用的《摩尼珠聚落主經》吧。

印順導師:〈論毘舍離七百結集〉,《華雨集》,卷3
「在『波羅提木叉』中,沒有不得乞求金銀戒,而是不得受畜金錢。
……
 『摩尼珠聚落主經』……這一經文,還是著重在不應「受取」;
 因為可以受取(如衣缽等),也就可以乞求了!
 受取與乞求,在佛的律制來說,毫無差別。

 西方比丘容許「淨施」的受取,而堅決反對清淨(水淨)的乞求,
 從『摩尼珠聚落主經』來說,可能是適應西方社會的一般要求,
 但忽略了適應於東方民族間的佛教情況。

 總之,不得乞求金銀,是律無明文規定,
 規定的是「不得受取金銀」。

 東方以為,既可以受取,就可以乞求。
 西方卻容許受取,而不許乞求。」

再另外,印順導師也認為(前揭文):
「在『戒經』中,與金銀有關的,
……
 屬於尼薩耆波逸提的三戒是:
 不得受取金銀;不得出納求利;不得販賣。
……
 這可見比丘是容許持有金錢的;
 否則也就不會有販賣,出納求利了。

……

 原則上,比丘私人不應該持有金錢,
 而在人事日繁,貨幣越來越重要的社會中,
 事實上又非持有不可。
……
 律制的根本意趣,是不得私有,當然也不得乞求。
 但在實際情況中,
 不得私有,已經過『淨施』而成為可以持有;
 不得乞求,當然也要演化為清淨的乞求了!

 跋耆比丘的乞求金銀,
……
 這是公開的乞求;為眾的乞求;
 將布施所得的金銀,均平的分給比丘們。
 這是在東方經濟的日漸繁榮,
 貨幣流通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
 適應環境而有的新的作法。

 西方的上座們,忘記了比丘不得受畜金銀的根本意趣,
 自己早已從『淨施』而成為可以受畜,看作如法如律。
 對於不太習慣的公開乞求,心裏大不滿意,
 這是當時東西方爭執的主要問題。」

簡而言之:
當時耶舍比丘所代表的西方僧團,其自身也收受金銀,
只不過西方僧團不肯公開乞錢,同時也安排了「淨人」過水,
使得信眾供奉的金錢,經過淨人的手,而變成僧團共同的錢。

甚者,若根據耶舍比丘援引說嘴的《摩尼珠聚落主經》,
則就連西方比丘自己的收錢行為也不如法。

最後,當跋耆比丘提議召開羯磨,
以處置耶舍比丘「教諸比丘為罵僧」的行為時,
耶舍比丘不但不肯參與羯磨,還發動神足飛天逃跑。

「毘舍離城比丘公開乞金銀」是否合律?這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然而僧事僧決,出家僧眾的戒律問題,應該交由僧團行羯磨法處斷。

耶舍比丘表面上接受合法的羯磨處分,
實際上陽奉陰違地對白衣舉比丘過,
更以神足飛天逃避針對其行為的羯磨審議;

耶舍比丘的行為,難道只憑一句「對方多數暴力」就可以合理化了嗎?

僧事的運作,有佛制的程序法可依循。
固然在「捉金銀」一事上,耶舍比丘與東方僧團有著不同意見,
但維持僧團運作的律法,並沒有因之改變。

耶舍比丘漠視西方比丘也收受金銀的事實,
當著白衣面前說僧眾是非,更故意逃避合法羯磨的處分;

這種事例,何以能成為反對“多數暴力”的根據?
說真的,我很納悶。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