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除了刺激消費之外,
其主要目的,應該是想讓市場有一筆不斷流動的資金,
以促成經濟上的乘數效應。
看起來,「不讓消費券輕易兌換成現金」,
確實是一個可以讓這八百億資金,留在市場流通的好方法。
但我還是覺得:
靠八百億的短期資金,能夠製造出多少乘數效應,其實很難講。
畢竟,對於一般人而言,
「持消費券消費」是一個短時間密集被鼓吹、刺激的想法。
這種想法,可能可以一次性地誘發消費者進場消費,
但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消費券花完之後,
由於收入並未增加,因此日常生活花費,仍然還是持平,甚至會減少。
通過一般消費者「首次消費行為」而取得消費券的商號,
手中固然得到了這八百億資金;
但消費券未必能支付貨款,也不能支付水電瓦斯等開支。
因此,除非商號將手中取得的消費券,用於自己日常生活的開支,
不然商號就只會等著拿消費券向政府兌換成現金。
到頭來,能否刺激景氣復甦,其關鍵還是在於「景氣信心」與「對未來的前景」。
這兩個問題,都不是這八百億消費券所能解決的。
個人想法:
與其指望通過消費券,強迫這八百億資金在市場上流通,
不如直接要求人民「先消費」;
或許不採發行有價票券的方式,
而是直接讓人民收集固定月份的發票,至郵局兌領現金。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
人民為了領取消費券,必須自己先以現金進行消費行為。
券未領,錢已花。
若將消費行為限制於一、二月間,
則年節前後的消費量必然有大幅增長。
一、二月間有大量的現金進帳,商號就可以支付貨款。
八百億的資金,可以分六期(每兩個月一期)陸續釋出。
到了要發十一、十二月(第六期)的資金時,
第一期(一、二月)所釋出的資金,可能已成為國庫進帳的稅款。
於是,這八百億資金,就能持續讓人民在這一整年間,持續進行消費。
能有一年性的持續消費,大概就能增進人民對景氣的信心了。
我並非經濟學專家,因此我的想法若有錯誤之處,還望指教。
2009年1月19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