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5日

三淨肉與部派歧見雜談_05善見律的改造(20110115)

在「不疑殺」原則上,
《善見律》的這種“改造”,
在「不疑殺」的原則上,又更為明顯了:

除了前述將「聞殺」“改造”為「聞疑」外,
《善見律》另外又將其它部派所謂的「疑殺」,
直接“改造”為「見疑」與「疑得食」兩種。

例如《善見律毘婆沙‧卷13》:
「云何見疑。
 比丘從阿蘭若處。入聚落乞食。
 道逢見諸白衣入山行獵。
 明日聚落作大會。諸比丘於會得肉。
 心自念言。昨日見諸檀越行獵。疑此肉當是為獵得也。
 是名見疑。不得食。
 若檀越言。我本為王及自為行獵。不為比丘。大德但食。
 若如是者。食無罪。
 ……
 疑得食無罪。
 疑者。比丘入聚落乞食。見新肉疑不敢受。
 若檀越言。不為比丘殺。得食無罪。是名疑得食。」


基本上,《善見律》持「無罪推定」的精神,
托缽比丘只需要聽聽施主的說法即可。

施主說「是淨肉」,比丘就算是完成了關於「不疑」的檢查。

至於施主的說詞可不可信?
施主有沒有可能懷有惡心?

有關此類問題,《善見律》並不作討論,
也不認為托缽比丘有義務要就客觀條件,
蒐集相關的經驗證據,或是使用邏輯推理能力判斷。

《善見律》完全相信施主的片面說詞;
只要施主說是淨肉,則此肉必然就是淨肉。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