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

蔡英文宇昌案雜談-1(20111211)

宇昌生技,就是現在的中裕新藥。是陳水扁時代為了提振我國生技產業而搞出來的公司。

高調唱得很好聽,但其實說穿了,是國內生技學者為了搶政府資源而拉旅美大咖學者(其實就是何大一)掛名而設計出來的另一個大騙局。這種學術騙局很多,只不過這次是用產學合作的型態,搞公司燒錢作研究。

類似的生技公司,歐美已經多如牛毛。何大一的雞尾酒療法雖然聽起來很厲害,但在開發成商業藥物上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因此他在歐美創投業找不到足夠的資金,只好回頭賣賣「臺灣人」這塊招牌的老臉,挖看看政府還有沒有奶水可用。

生技業,是一個比誰燒錢燒得久的產業。一個藥品從研發到動物試驗、人體試驗以及最後的核准上市,有時候會花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在這中間過程中,誰的錢不夠、燒光了,誰就輸了。

生技投資創投,是一個非常高風險的行業。因為只要藥品最後未能順利上市、被對手搶先上市,或是上市後發現有重大瑕疵,很可能前期所有的投資全部都會虧光光。當然,若是運氣不錯,最後成功領先對手上市了,也沒有出現大瑕疵,則最初創投的成本就很有可能數倍甚至數十倍地回收。

臺灣喊著要搞生技產業的口號,已經十幾年了。除了增設了一堆科系,以及養了許多博士後之外,基本上臺灣的生技產業頗比裕隆的本土汽車產業還不如。因為論人才、論資金,我們所能投入的總資源遠遠不如歐美大廠。這個行業裡頭,大家都想發明新東西,但大家的知識水平其實都相差不多;所以到最後,誰運氣好,誰人才多,誰錢燒得久,誰氣長,誰就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臺灣搞生技產業,基本上是很無腦的一種戰略選擇。不過翁啟惠院長本身相關領域出身,沒理由不把自己出身的相關學科說得重要一點;加上「建立本土生技產業」的大義名分聽起來很響亮,何大一又是世界知名學者,於是陳水扁政權也就無腦地把資源投入這個戰場中。

無腦無所謂,浪費錢也無所謂,反正只要看起來好像為臺灣作了很多事,選民都會上當的。宋省長卸任前用的一堆閒置停車場,陳水扁任內一堆蚊子國際機場,都是這種邏輯的產物。

這次蔡英文被踢爆「在當年行政院副院長任內主導動用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投資宇昌生技,卸任院長後又轉入宇昌生技當董事長」案,其實已經把她的清廉假象給戳破了。


新聞見報之後,蔡英文本人,及民進黨全體,都針對宇昌生技案進入最高規模的戰備狀態。

首先,蔡英文強調一切「絕無不法」;

其次,民進黨代替宇昌生技業內人士發言「公司獲利正常」,以及「國發基金獲利七億」;

再來,蔡英文強調自己「並未獲取暴利」:

接著,蔡英文強調「如有不法,政府怎會繼續投資?」;

最後,蔡英文定調這是「政治追殺」,更是「人格謀殺」。


從新聞見報後民進黨人的各種應對看來,蔡英文跟民進黨人都很清楚:這場戰役如果蔡英文守不住,蔡英文總統大選一定會輸。所以蔡英文的生死存亡,全部繫於這一場戰役之上。這毋庸置疑。

然而,這個案子最核心的爭議點,其實終究在於蔡英文當年有無「不當得利」,有無「球員兼裁判」。若有,則蔡英文就難逃「損公謀私」的責難。

只不過,無論是蔡英文也好,民進黨人也好,始終都不敢針對這個點上作出澄清。因為事實上,蔡英文當年以副院長身份主導一切,並將整個案子簽為極機密件,而且也確實以此得利。

蔡英文以行政院副院長身負主導一切,這是事實。違背常理地把案子簽為「極機密」,這也是事實。蔡英文家族因此得利,這更是事實。

但整個案子最重要的關鍵,終究只在於「有無不當得利」一點上。

民進黨人認為「蔡英文作為行政院副院長,並非衛生署長或國科會主委」,所以認為旋轉門條款並不適用蔡英文及其家族;然而,這種論點,比「陳水扁作為總統,不直接負責金改業務,所以收錢不算受賄」還要難以成立。

畢竟,陳水扁終究只能通過「左右行政院人事」的方式,來逼迫財政部長以及相關官股代表賤賣國有銀行的股權,相關公文上終究沒有陳水扁的簽章;但宇昌生技案確實蔡英文具名主導。倘若這樣都不適用旋轉門條款,那以後行政院不管部會的政務委員大概就是最吃香的閣員了,因為他沒有主管任何部會,也就是任何相關業務他都可以去插乾股、喬人事啦!

蔡英文強調,宇昌生技案一切合法。但這是屁話。因為當時的「法」就是她主導搞出來的。國民黨當年派特務抓人、刑求,也言之鑿鑿地說是「合法」,但「惡法亦法」絕非民主國家所謂的「法治」;同理,「球員兼裁判」所搞出來的「合法」,也絕不是真正的「法治」。

若蔡英文所謂的「一切絕無不法」,其標準只跟當年搞白色恐怖的國民黨相當,那選民何必選她來取代國民黨?


其次,民進黨人強調「宇昌生技獲利正常」及「國發基金獲利七億」云云,這是有爭議的說法。

誠如前述:生技產業的創投,是一個非常高風險的事業。只要最後藥品沒有順利上市、對手領先上市,或是上市後發現有重大瑕疵,則投資就很可能血本無歸。宇昌生技成立至今,經過幾次增資,並且完成興櫃公開發行,但在財務報表上卻始終沒有獲利。

宇昌生技2007年成立,至今大約將近五年。然而,在過去的三年總共三十多個月份中,宇昌生技只有在其中六個月份有營業收入,而且總額不超過五十萬元。宇昌生技目前的股本大約是十九億多;一間規模達到十九億的公司,卻只有總共不到五十萬的營業收入,而且成立至今每年的財務報表都是虧損的,那它到底怎麼可能幫國庫獲利呢?

既然宇昌生技至今尚未開始賺錢,未來也沒辦法保證一定能賺錢,民進黨人究竟如何得出「國發基金獲利七億」的結論呢?原來,民進黨人是根據宇昌生技在「興櫃市場」的股票成交價來計算。

用股價來計算公開發行公司的價值,這得到的是「市值」。宇昌生技目前股票的參考價大約是32元,換算成市值大約是六十億。儘管宇昌生技因為幾次增資後,使得國家發展基金的持股比例逐漸減少,但若用國家發展基金最初投入三億來算,說是獲利七億,倒也不算說謊。
然而,這是一個假的帳面數字。除非國發基金能夠順利地用該股價賣掉手中持股,否則「市值」絕對不等於「國發基金的獲利」。宇昌生技現在是用「中裕新藥」的名字在「興櫃市場」公開發行。「興櫃市場」與一般大家熟知的股市「集中市場」或「店頭市場」的「競價交易」模式不同:它是由推薦證券商先行報價,投資人參考其報價後,再透過證券經紀商與推薦證券商「議價交易」。

換句話說:民進黨人現在拿出來說嘴的,只不過是參考用的「報價」。國發基金若真的要出脫變現手中宇昌生技的持股,還得看有沒有人願意買,以及願意用多少錢買,為此來議價。

倘若宇昌生技的藥品最近就有很大可能性成功上市,而且市面上沒有能與之競爭的對手,那麼它的股價就有可能暴漲;反之,倘若已經有對手發行類似藥品,則宇昌生技的股價就會一路狂跌。

更何況,假設國發基金現在真要把宇昌生技的持股出脫,則「國發基金要出脫大量持股」這件事情本身,就會使得股價狂跌(因為供給量增加)。

因此簡單地說:國發基金投資宇昌生技,現在到底是賺是賠,根本無從判斷。

既然國發基金投資宇昌生技的報酬率是正是負還未可知,民進黨人說「國發基金因此大賺」就是一種不正確也不負責任的言論,或至少是有爭議的言論。


坦白說,像宇昌生技這種到現在都還沒作出產品,也都還沒開始有任何營業收入的公司,要想靠它的股票賺錢,只有一種方法:就是把股票賣給下一個願意出高價購買的人。在這種「Who is the sucker?」的遊戲中,只有那些能夠「提早進場,引誘一堆笨蛋跟進,然後趁著泡沫還沒破掉之前,就要想辦法把手中持股出脫,倒貨給別的笨蛋」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宇昌生技這個泡沫現在還沒破掉,所以暫時不知道誰才是最後的輸家(國發基金到目前手上還有持股,所以很可能未來行政院就是那個最後的笨蛋輸家);但蔡英文在整個案子都還沒成形的時候就進場,然後幾個月內海賺一票後就獲利了結出場,可見她已然是這場遊戲中的大贏家之一。

為什麼蔡英文可以贏這一波?因為她非常清楚地知道,有一個大笨蛋,絕對會用更高價買進她當初進的宇昌生技。這個大笨蛋是誰?就是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為什麼蔡英文知道這個笨蛋一定會買,而且會用更高價買?因為蔡英文是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同時還是行政院主導宇昌生技投資案的主要負責人。

無論旋轉門條例是否適用蔡英文身上,蔡英文都利用自己的「裁判」身份,知悉並主導了整個遊戲規則:自己左手先買進,然後右手高價賣給自己主導的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

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就叫做內線交易。只不過,一般證券規範法規,只會規範已經成立的公司股票;恰好,蔡英文自己大搞內線交易的時候,宇昌生技還沒正式成立,所以還不一定就定得了她內線交易罪。

從這裡頭綿密的手法來看,蔡英文不僅非常熟悉法律,而且還很懂得如何主導法律來創造出足以讓她及家人悠遊獲利的空間。

不過蔡英文並不貪婪,她投入七八千萬(亦有人說她投入約三億)零風險地大賺一千多萬後,就獲利出場了(年化報酬率大約有10%,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但更重要的是這筆投資幾乎完全沒有風險,這更是漂亮!);把整個宇昌生技案丟給國家發展基金,以及那些後來進場的金主去玩:

國家發展基金對宇昌生技的投資案,除了繼續支持下去外,已經沒有回頭空間了:若是現在行政院認賠撤資,則敗戰責任不會是在陳水扁、蘇貞昌或蔡英文身上,而是在馬英九與吳敦義身上;繼續投資下去,則或許還能賭看看宇昌生技的新藥是否能夠順利上市。

如果宇昌生技的新藥未來能順利上市,則投資者會賺到錢,國家發展基金也可以有所獲利,相關的學者賺到大筆經費與學術credit,蔡英文本人可以收割「先見之明」與「建設有功」的美名,而臺灣的生技產業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可以稍微因此而有所提昇一點點。

到底是誰說蔡英文是天真的學者?這話可笑至極啊!人家小英明明就是一個披著小豬外皮的大野狼呢!

當然,這個假面具是絕對不能被選民看破的。所以在被看破之前,一定要先徹底抹黑對手,把對手所提出的一切指控都說成是「政治謀殺」。這個道理,「中平無敵」花鐵幹不是老早就在《連城訣》中說過了嗎?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