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

我也憤怒宇昌案(20111215)

我對宇昌案很憤怒。不過我憤怒的方向,可能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一般人面對宇昌案,不是憤怒藍軍扒糞追殺,就是憤怒綠軍硬凹狡辯。我對這兩點也感覺憤怒,但沒那麼憤怒。

如果宇昌案有任何不法,我贊成由檢察官進場調查。因此現在特偵組開始調查,這是好的;因為檢調機關的介入,絕對會比藍綠雙方各說各話來得更容易釐清真相。

蔡英文當年一手主導國家發展基金投入生技產業,其判斷明不明智?行為有沒有瑕疵?有沒有違背常情邏輯?有沒有違反行政倫理?有沒有違法?這些問題,只有當真相逐漸釐清,細節一一揭露,我們才有辦法精準判斷。

然而,當年直接相關的卷宗就兩大箱,間接相關或可以交叉檢驗的資料只會更多。如果不是透過檢調去查閱資料、詰問證人,真相是不會清楚的。

所以我反對邱毅與國民黨那種見獵心喜的「抓弊」態度──因為這種態度對於釐清宇昌案真相沒有幫助。但我也反對民進黨與蔡英文那種言必稱政治謀殺的嘴臉──因為這種態度只會加深臺灣「只有藍綠、沒有是非」的惡質風氣。


幾乎所有參與爆料、辯護的政客,都只在乎如何利用宇昌案來幫自己的政治目的加分,怎樣讓自己的知名度上升。但無論是爆料也好,辯護也好,基本上藍綠政客們心底都不希望宇昌案的真相完全曝光:因為政商勾結、謀私圖利、掏空國產,這些無論是哪個政黨當總統,背後的共犯結構都是同一批人。所謂的政黨輪替,只是讓不同批政客輪流進場分贓罷了。

若把這個真相揭穿了,政客哪還用混?


宇昌案爆開之後,無論是指控的藍軍,或是辯論的綠軍,基本上都不希望把全部的真相說清楚,而都傾向只說有利於自家立場的話。於是到最後還是各說各話,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即便整個案子真進入司法調查,選民也只在乎「有無起訴?」、「有無定罪?」這些結果,而不會真正關心調查過程中挖出的各種詳細資料。

坦白說,蔡英文不是笨蛋,也不是白痴。她若真想搞什麼骯髒事,也一定會盡她智力與能力去規避一切的法律責任。

所以關鍵並不是看蔡英文有沒有做出違法的事情,而是要看她到底做了什麼,以及她做這些事情的用意為何。

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去拼湊出蔡英文其人的思想,以及她一致的人格特質;進而,我們可以去判斷:倘若她作為我們國政的領導人,她未來會怎麼作。

同樣的思路,也適用於馬英九身上。只不過馬英九執政四年,選民對於馬英九的人格特質以及其能力範圍,已經有了大致上的認識。


整個宇昌案的重點,根本不在於什麼旋轉門規定,也不是在於蔡英文有沒有賺取暴利。會從這些角度看宇昌案的人,大概都是被藍綠政客洗腦,或至少是被這些政治口水煙霧彈給混淆焦點了。

事實是:蔡英文左手力推生技相關的草案,右手力推家族對此進行投資。

事實是:蔡英文副院長任內促成國家對此投資,而卸任後又毫不避嫌地擔任這個被投資者的負責人,同時自己以及家人也正投資於這個國家投資的企業之中。

事實是:蔡家資金〝合法〞投資宇昌,其後卻又因為蔡英文本人擔任民進黨主席,因此便以「避免藍綠惡鬥而凍結政府資金到位」為藉口地把手中持股賣掉,以免之後被人挖出來作政治批鬥。

這些事實,很可能都合法,或至少很難被證明違法。然而,法律永遠都是道德與倫理的最後一道防線。選民應該關注的問題是:假設蔡英文的所作所為雖然不違法,但違反了道德或倫理,她是否還適合擔任國家領導人。這是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

選民雖然不一定要用「聖人」的標準來檢驗政治人物,但至少也要根據「超越合理懷疑」的標準。然而今天臺灣的政治生態已經完全倒錯了:只要不違法,或至少沒有被定罪,政客可以為所欲為,甚至可以把自己包裝成聖人或救世主;而選民原本就已經不多的理性思考能力,只要一放進統獨、藍綠的二元框架中,全部都蒸發殆盡。


這才是我對宇昌案的憤怒。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