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輪迴與斷滅論雜談(20120727)


很多人(尤其是基督徒)對於佛教的第一印象,就是「輪迴」。但其實這種印象是錯誤的。

輪迴是古印度很早以前就存在的概念,並不是佛陀所發明的,也不是只有佛教承認有「輪迴」這個現象。其實某種程度來說,耶教「死後上天堂或下地獄」也算是小尺度的輪迴概念。

所以廣義而言,耶教或絕大多數的一神教,甚至是今日新時代新興宗教,這些都沒有真正否定過輪迴;最多只是對於輪迴的規模、適用範圍與性質有歧見罷了。

佛教雖然談輪迴,但佛教其實認為輪迴是一種假象,一種表象,一種基於認識論上的無明而糾纏的幻覺。要想脫離這種幻覺的束縛,唯有真正看穿一切存有的假合與空性。

能夠想到這層的人不多,但終究還是有。而且不是只有佛教徒可以看到這點,有很多外道思想家或哲學家,都可以想到這一點。

然而,「想到」跟「作到」是兩回事。真正面對人生各種肉體、精神與心靈折磨與痛苦時,究竟有多少思想家可以真正一邊承受痛苦一邊關照這些痛苦的空性呢?

所以,佛陀並不是只談哲理,他還傳授實修的法門。通過持戒、禪定與思考,逐漸讓我們擺脫過去那種以「欲念」為動力的生活方式,進而讓我們減少對「存有幻覺」的依賴。

因此,嚴格說起來,「輪迴」是否真的存在,對佛教來說,並沒有真的那麼重要。當然,倘若我們否認「輪迴」的存在,哪怕是否認它的有限度的存在,則我們都很可能落入斷滅論與虛無主義的窠臼中。

虛無主義的斷滅論,有兩大危險:

a.自我中心主義: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死後什麼都沒有,因此死前我要用一切手段來增進我個人的幸福與利益。

這種主張會讓全世界落入霍布斯式率獸食人的自然狀態;不僅道德正義不可能,就連最起碼的秩序也不可能。

b.後現代虛無主義:因為一切都是假的,所以存有只能一直流浪漂浮,試圖在各種侷限性的邊界中,找到某些可能的出口。

這種主張會讓人陷入無止盡的自我否定與自我掏空,最後只會讓人陷入瘋狂。(不過絕大多數走上這條路的哲學家,都會在看到某個點後告訴自己夠了,而返身離開這條路!)

對於佛教而言,輪迴雖然是個假象,但卻是個存在著的假象。只要人沒有真正擺脫無明煩惱,就不可能脫離這個假象的束縛。因此,對於聖人而言,輪迴是假的,是空的;但對於凡夫而言,輪迴是真的,是實的。

抱持斷滅論的心態,是不可能真正看開生死的。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