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
底特律再生經驗雜談(20130123)
底特律再生經驗雜談(20130123)
這兩天在讀討論底特律重生的文章。
當年,憑藉著福特的汽車工業帝國,底特律雖然絕大多數的市民教育程度不高,但卻能享受遠高於全國平均的高薪。
然而,當美國汽車產業沒落,底特律在短短幾年內,流失了一半相當數十萬的人口。除了逃難之外,我還真不知道人類歷史上有哪些地區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迅速萎縮。
底特律市府用盡一切可能的手段,包括擴大公共投資(整修體育館以留住NBA活塞隊,還鋪設了一條單軌電車路線好便利另一支球隊的球迷看球)、出外招商、推出各種減稅政策;然而這一切,全部都沒有任何效果。失業率仍高,而且城內還不斷發生種族對立的暴動事件。
當然,美國的都會政治,先天上受限於美國的憲政架構,使得幾乎所有的市政府(也許除了紐約市之外)都沒有穩定的稅基收入,所以對於市府而言,能打出的行政牌根本很有限。這嚴格說起來不是市長或市府的錯。
但事實是,當汽車產業沒落時,即便是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也都同時面臨嚴重的收入短缺,根本沒有餘力再來撥款幫助市政府。
於是,經過浪費了無數的市府公帑,終於確認「擴大公共開支無助於挽救垂死都會命運」這點後,底特律採用了完全反方向的政策:瘦身。
政治上談到瘦身,我們一般都會想到的是流於口號的組織改造。但這回底特律的瘦身,瘦的不是市府,而是整個城市。
針對絕大多數人口大量外移的社區,底特律動用強制徵收的手段(這個行政手段在美國雖然被宣合憲,但仍有非常多州用州憲法明文禁止),把這些垂死社區中仍在苟延殘喘的住戶趕到其它相對而言完整的社區中,然後一口氣把這些空城社區整個剷平。或者當公園,或者當空地,總之這些死掉的社區就此消失,整個城廓變成荒涼無人的區域。
聽起來很慘,但實際上卻很不錯。當城市裡的某個區塊不再住人,而且是完全沒有人居住,也沒有空屋破房可以讓流浪漢、毒蟲群聚時,這個區塊便不再需要任何的水電瓦斯交通學校警察消防等公共資源用以維持:所以原本用於當地提供公共服務的人力資源,全部都可以移轉合併到其它仍然尚有活力的社區之中繼續使用;
當然,底特律的城市規模(尤其是城區面積)就此大幅縮水,但瘦身後的底特律,再也不是隨處可見充斥破瓦塗鴉的垂死殘破蕭條樣,而是高綠地率、低師生比、高見警率、高消防覆蓋率的新生中等城市。
隨著市府整體的日常營運開支大幅縮減,稅收短絀的壓力開始不再那麼可怕了。尤其是綠地率增加後,市民的居住品質提高,有一些社區型的小店重新找到了商機,市府的收入也因此稍微增加了些許。
底特律雖然無法逆轉整個美國汽車產業的蕭條,但通過改變自我認知,底特律通過自我瘦身重新回歸了城市與政府存在的本質:滿足人的聚合。
城市也好,國家也好,其本質終究是人的聚合。如果不能滿足還活著的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政府便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底特律的再生經驗,或許可以作為臺灣最近二十年來垂死掙扎的借鏡。
當年,臺灣靠著擴張主義的發展策略,開創了所謂的臺灣奇蹟。但當時空條件改變後,臺灣沒能跟上產業轉型的班車,也錯過了人力資源升級的黃金時間;於是臺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衰退命運。
面對這種命運,陳水扁也好,馬英九也好,依賴的全是同一批美國製造的學者專家。這群人畢生所學,完全只有美式擴張發展主義的步數;所以想破腦袋也只能開出「舉債」、「造橋鋪路」、「減稅」、「挖山填海」等藥方。
這些藥方有沒有用?有些時候可能可用,尤其是景氣回溫的時候。但這些之所以看起來有用,主要還是在於景氣改變,而景氣改變卻未必是因為這些公共投資政策的效果。但絕大多數是沒有用的。
沒有用不是最可怕的部份。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這些公共投資,除了浪費錢卻達不到預期效果外,還會造成自然資源永久或半永久性的消耗與破壞。
其實,如果我們願意接受「一切有時」的觀念,認知到「國家或城市都不可能永遠地發展下去」,就不必非要投入偌大公共資源去試圖扭轉不可能改變的命運。
我不是說,所有的現代政府都應該無為而治。我說的是:面對諸如全球性經濟不景氣這類危機,正確的應對態度,不是盲目地燃燒一切手邊所有的資源來換取短暫的火光與溫暖,而是思考自己在這個不可逆的潮流中的位置與出路。
該退場的產業,就該接受命運地退場;政府該作的,是輔導剩下的人找到別的出路,而非不斷地投入資源去乾耗著。
但何謂〝該退場〞,絕對不是用一個產業的產值或就業人口來計算,而是用它的前景來計算。
高耗能、高污染的代工業,主要的利基在於「具有一定水準的知識技能的勞動力」及「土地對污染的承受力」。後者是一個非常高代價的成本,短時期內可以忍耐一下,但卻不應該長期持續下去。
至於前者,臺灣的教改與高教已經徹底切斷了臺灣進軍高深知識(尤其是高度靠專利保護的知識領域)的可能性,所以臺灣若繼續堅持這種代工業作為產業主體,利基只會越來越稀薄。
所以臺灣老早就應該轉型,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大筆銀行資源來推動兩兆雙星(前幾天,南亞科正式宣布放棄繼續與美光投入記憶體的研發工作,正式宣告兩兆雙星的失敗。可惜晚了十年。)這類充斥擴張主義思維的政策。
同樣邏輯的政策,在大陸隨處可見。足見兩岸華人中的是同一種現代性的毒,然後服用了同一個歐美大夫隨口給的方子。
出路不是沒有,它一直都在,只是當我們盲目慌張的時候看不到罷了。能夠坦然地接受「退場」,才有可能看見「出路」。
產業發展如此,人生也是如此。能夠正面面對自己的恐懼,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出路;滿腦子只想逃避,自然會隨手抓到個浮木當大船般地迷信崇拜偶像權威。
政客學者專家迷信歐美學界的現代性權威,一般俗民百姓迷信宗教政治領袖的權威,說穿了都是自己因為恐懼而放任無知作祟罷了。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