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二字說來輕鬆,但一個人的「死亡」可能有多種原因。刑法上必須要能推導出強烈的因果關係,才能判故意殺人罪。
整個結構中,有些人的行為可能有「過失致死」的嫌疑,但更多的可能只是「有過失」而已。到底是上層下令要體罰?還是學長玩學弟玩過火?同樣是想善了這件事而掩蓋證據的各層主管,面臨的罪名可能完全不同。不交給專責機關去調查,難道不怕冤枉無辜?
還是說,反正大家總之就是不信任軍人,所以就算亂判錯判也無妨,只要獻幾個頭出來給鄉民就好了?
確實,事件發生了,總是得要有人負責。這點,即便是最封閉、最官僚的軍隊或政府也知道。所以才會有替罪羔羊的存在。
以為「發動萬人包圍」就能形成壓力,以逼迫調查真相?其實這種心態只不過是「以暴制暴」,最多不過是把替罪羔羊的層級拉高一點。
「死了個下士,搞掉了幾顆星星,然後大家各自心滿意足地回家」,這樣真的是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嗎?
鄉民對政府不信任,這我可以理解。但政府中的從業者同樣不信任她們的長官,尤其是政務官;然後政務官也不信任廣大群眾(雖然政務官一天到晚跟著輿論扭轉政策風向)。
於是乎,該作的事情沒人作,該堅持的價值沒人在乎。今天大家詬病的「鄉愿」、「護短」、「私相授受」、「推諉塞則」等弊端,難道不就是一次又一次人性長此以往所形成的結構嗎?
如果人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被公正地評估責任(過多或過少),則人的自私心態就會驅使她選擇最能不必負責的方式。無數個這樣的人,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漩渦,然後把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異化成結構的豺狼走狗。
「彼此不信任」這個結果,可能有很多種長遠短近不同的成因。但「冒進」、「激進」、「不理性」卻從來不可能促成「信任」這個最佳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1 則留言:
認同!您的文章很有深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