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以衝突為出發點與目的的行為,終究只會招致暴力相待(20130729)

我沒有說,現行「土地徵收」制度是很理想的。我也認為土地徵收制度有修改之必要。但該制度既然是現行的合法制度,則執政者自然有一定權限在合法範圍內進行裁量與判斷。

社運團體或農團覺得「徵收農地開發成建案」不符合「公益」或「正義」,這是她們的個人見解。如果她們的個人見解可以獲得多數人的支持,進而修改制度,這樣當然是最理想的局面;但如果她們的個人見解,始終無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可能是多數人民愚蠢,但也可能是這種見解本身就是錯誤或不正確的),而執政者又剛好不認同這些見解,則執政者為什麼不能不理會這些聲音呢?

畢竟,要對選民負責的,不是社運團體或農民團體,而是政客。如果政客甘願用政治生命來為其政策負責,而選民事後也都許可執政者的判斷了,社運團體究竟還有什麼立場說這是「不合法」或「不正義」的政策呢?

一百個人,可能有超過一百種對正義的理解。沒有任何一種政策與制度,可以同時滿足所有人的所有正義觀。即便真有這種政策與制度,能滿足當代所有人的正義觀,我們也不知道這種正義觀能否為後世子孫所接受。

當價值或正義觀出現衝突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顯然,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堅持「只有我的正義觀才是絕對的正義」,則人我之間的價值衝突,到頭來只可能以權力甚至暴力大小來解決(強權即真理)。

如果我們不希望這種局面發生,我們只能在事前商量好一套制度,用以解決可能的、潛在的價值衝突糾紛。這種機制一旦成立後,我們就應該盡可能地信任它,否則這套機制很容易就會因為大家無法信任而失去實質功效。當然,如果這套機制本身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則修改該機制就是必要的。

在大埔案中,被批評的行政院長,到底作了什麼(或沒作什麼),以至於學生們與社運人士們,紛紛覺得這樣的院長違背了他的思想呢?

在我看來,這一切不過是「某一群人,堅持自己的正義觀,並要求所有別人都應該要奉行不悖」的自我中心心態作祟罷了。

人這種生物,是很容易就淪入自我中心而不自知的;這種傾向,並不會因為我們很有錢(或很窮)而得以豁免。

說穿了,這一切只是一種「個人意見」對抗另一種「個人意見」的政治鬥爭戲碼罷了。到最後得利的是誰呢?其實多半都是雙方陣營的意見領袖個人,而非社會全體,更不是什麼正義。

與之相反,在為了爭奪話語權、論述權、能見度的過程中,價值衝突雙方經常都會用盡一切手段來攻訐對手並鞏固自身戰果。在這種拉扯的過程中,其實對立與緊張關係會逐漸升高,信任會逐漸流失,而最終的解決方案也不能保證是〝最佳〞或最〝合理〞的,而只可能是最〝政治角力平衡〞的。

更常見的是,雙方拉扯多年後,一切的一切仍然如故。只不過在整個社會上多了很多傷口罷了。

社會是個有機體,我們所作的一切行動,終究都會反饋並加乘回社會自身。以衝突為出發點與目的的行為,終究只會招致暴力相待,而非其它。

必須說明的是:我並不贊成「惡法亦法」這種論點。所以請別急著扣我這頂帽子。

我只是認為:一般人對於善惡的看法,經常是以自身的私利與私情為出發點。所以一件在我看來惡到不得了的事情,可能在別人看來其實是善事。

再次必須說明的是:我並不認為善惡純粹都只是相對的。

我只是認為:如果我們的善惡觀與正義觀,是以我們個人的私利與私情為基礎,則這樣的善惡觀與正義觀就是相對的。

要想真正解決問題、提昇社會整體,唯一的方式就是要跳脫這種以個人我執主義為核心的善惡二元對立邏輯。如果我們終究不懂得反思自己,而永遠只會指責別人,則我們所堅信的善,其實只是一種透過暴力而加諸的個人意見罷了。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