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教界喜歡抄美國的制度。教學評鑑即是一例。然而,正如其它臺灣畫虎不成的例子一般,臺灣人抄東西,老是只抄一半。
在教學評鑑的這個例子上,臺灣幾乎各個大學都把教學評鑑當作用以鑑別授課教師表現績效的標準。就算不是只看教學評鑑,多少也會把教學評鑑視為有一定比例的參考性。
然而,臺灣的教學評鑑從來都沒有真正落實問卷題目的標準化。不同學門乃至於不同科目,學生對課程的需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對教師表現良窳的判斷標準,其實都有不同;所以幾乎不可能拿文學院評鑑教師的問卷,去測量實驗課學生對教師的表現評價。反之亦然
。
另一個沒有標準化的地方在於:儘管教育部對於各大學有所謂共同科目的要求,但在授課內容上幾乎沒有共通標準可言。同樣是大一普通物理學,有的教師選擇一學期交很多份報告,有的教師選擇只交一次期末報告;有的教師重視學生的上課討論表現,有的教師強調學生的考試成績。凡此種種,在在都說明了標準化測量工具沒有適合的環境,得到的資料只是垃圾。沒有別的。
如果真要迷信標準化測驗工具,至少得在授課型態,甚至是授課大綱上先完成標準化;並且把這些統一標準化後的課程匯在一起弄成母群,然後才評鑑個別教師的授課表現。
比方說,妻子授課的大學某系,總共有七八個校區。同一門必修課,所有校區統統使用同一個課程代碼,而所有校區授課教師所使用的課程大綱,也都必須統一先由跨校區共同的系級委員會鑑定過,檢查教材、課程進度安排、授課形式等是否符合此一必修課的基本要求。
最重要的是:這一門必修課,學期結束都會使用同一份教學評鑑的問卷,然後所有校區的問卷會統一收集起來建成資料組並進行統計分析。通過這種跨校區的比較,個別課堂上的學生意見固然有好有壞,但對比不同校區,甚至不同學期的統計結果之後,很容易就能判斷一個授課教師到底有沒有盡到最起碼的表現。
如果真要拿教學評鑑這種標準化問卷作為決定教師去留的工具,何以教育部不主導全國國立大學統一使用一致的課綱與評鑑問卷呢?
理由無它:因為我們的高教界關注的,到底不是教師的授課是否達到水平,而只是想要找一個貌似科學客觀的工具來達成分配資源的目標。再說,若是教育部有權力主導國立大學共通的課綱,則有心人自然會希望趁此偷渡自己的意識形態或學閥偏見,再不然也會拿「政治掛帥」這點當藉口來抗議自己分配到的資源不夠多。
美國的大學開張是為了賺錢,所以自然關心學生對於教育品質是否滿意。臺灣的大學開張是為了卡政府預算,所以只要官員、議員與選民滿意就好了;如此當然誰都不在乎這個標準化評鑑工具是否真的有信度或效度。
不改變國立大學「凡事仰賴由政治人物與選民好惡決定資源多寡」的根本生態,就不可能真正提昇我們高教水平。但高教決策既然把持在教育部手上,教育部又怎麼可能沒事自廢武功呢?所以這永遠是個沒有辦法化解的死結。
也罷。或許等到臺灣高教界開始吹起大學倒閉風後,教育部終於會放手退居幕後;屆時,或許就會有些為了提供優質教育來賺錢的大學,會認真思考關於教學評鑑這回事。但到底會不會這麼順利呢?實在只有天曉得了。
2014年2月15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曾國祥在 〈太陽花學運帶出的民主價值:公民權利、人民主權與社群共善〉 一文中,主張這次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因為訴求了某種「比憲政體制還要高的政治正當性原則」,因此應該視之為是一種國民主權者對「主權」的回收。曾國祥更於此文中認為,這種訴諸超‧憲政高度的正當性呼籲,恰恰是一個民主社群得以...
1 則留言:
剛剛聽到有網友指教說:原來台大已經有了這類統整基礎學科的政策。恕我見識淺薄。我確實不知台大最近幾年已經開始了這類工作。但至少在我當年念書的時候,一直到我出國前,我都沒看到台大有類似的政策。
我前幾個星期與一位國立大學某系的系主任餐敘。席中,我曾經請教過她們系上關於課程規劃的統整情形,而她當時明白告訴我說:至少她們系上並沒有這類統整的規劃。
當然,這位系主任並非任教於台大,所以也許台大有這麼作,而她們學校並未這麼作,這也是可能的。
然而,當時她對我此一提問的反應,讓我感覺到她似乎對這類提議或議題其實很陌生。料想起來,這樣的議題或提議,或許並不曾在她們的系務會議上討論過。
由此料想,我不以為今時今日教育部已經有了類似統整國立大學基礎學科的政策;而更可能的是:或許即便是對於大部分的國立大學而言,這類提案其實仍然還是新穎(或甚至可能被認為麻煩)的東西。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