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西方最早躺平的經濟體。但她躺平到現在,經濟不僅沒有回到疫情前,甚至開始出現很多「女性公務員必須兼差、由丈夫充當車夫地下海賣淫、來賺冬天暖氣費」的悲慘情形。
美國雖然今年第三季吹捧自己經濟成長如何高,但其實那是因為「第一季與第二季都是負成長」的緣故。為什麼第一季與第二季會衰退?因為當時美國經歷了Omicron疫情。
另外,美國最近在吹噓自己感恩節消費力度有多大、可見民間經濟活力仍然旺盛。確實,美國今年感恩節的銷售人潮創了歷史紀錄,但其實這只是回應了過去兩年疫情期間的疲乏而已。
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感恩節,美國大約有1.896億人進行了零售消費;人均消費為361.9美元。
號稱創紀錄的今年感恩節,美國大約有1.967億人進行了零售消費;但人均消費卻降低為325.44美元。
這等於是:疫情三年過去後,只成長了710萬人而已;而且其實人均消費額反而下降。
另外,其實美國十一月的全國零售總額,比十月還要低一點。這個數字包含了感恩節送禮潮。由於十一月通常是美國人開始採購禮品(或犒賞自己的玩具)的時刻,所以這個現象其實不僅不值得吹噓,反而是個警訊。
與此同時,從美國十一月的零售細項來看,禮品與體育用品的銷售比重是下降的,食品與飲料的銷售比重反而上升。這意味著美國人越來越想把可支配所得用以購買「民生必需品」,而非禮品或玩具。
考慮到「美國在疫情第一年,就多印了三倍的鈔票來抗疫」與「俄烏戰爭加劇美國通膨問題」這兩點,其實我一點也不會覺得「美國自從躺平之後,經濟開始好轉」。一點也不。
另外,與前面的發現相呼應:美國第三季的GDP雖然成長旺盛(畢竟前兩季都是衰退),但其實分析細項之後就會發現:美國人在奢侈品與房子汽車科目上的花費減少了,而在住院看病買藥買保健品上的花費增加了;而且,後者的增加額度,比前者的減少額度高。
換句話說,美國所謂的「第三季成長旺盛」,其實是「大家開始節省“正常”的生活開支,因為需要在救命養病上花更多的錢」的結果。
如果知道這點,還要覺得「美國自從躺平之後,經濟開始好轉」,則我也不知道該說些甚麼。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穩健幣雜談(2025-07-23)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影片版: 上期 與 下期 。) 誠如眾知:美國推「美元穩定幣」(USD-based StableCoin)的目標,是利用監管的行政力量,去逼發行商把持有美債或美元現金(或直接以這兩者為標的的基金)綁定為穩定幣的發行準備,從而在發行商對市場圈現金熱錢的過程中,同時擴大美元在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