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1日

關於「支那與中國」雜談(20040111)

今天很多討厭大陸的人,
常常會稱呼大陸為「支那」。

是的,這樣的稱呼絕對充滿貶抑的意思。
但這個字眼在二次戰前與戰後卻完全不同。

在大正年間,「支那」這個字眼雖然指的是中國大陸地區,
但它並不意味著貶抑或污辱性的意思。

在當時大正時期的知識界裡,
「中國」與「支那」這兩個字是同時存在的。
兩者在意思上很接近,但意義不同。

「中國」是一個文化名詞,
居中之國,四海來朝,這是中國二字的本義。

大正時期的日本知識界,
並不完全如今天大家所以為的主權國家來看待中國大陸。

事實上,當時的日本人因為長期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
其實在心理上是很認同中國文化的。

即便在幕府鎖國時期,
日本也一直常用「蠻夷」來稱呼洋人。

這裡的蠻夷,並不是指民族或血緣的不同,
而是指文化的不同。

同樣是非大和民族,
日本人絕對不會用蠻夷來稱呼朝鮮或中國。

這個風氣一直延續到開國、倒幕、大政奉還與大正治世,
因此,在當時的時空環境裡,
「中國」二字指的是文化上的概念,
而非地理上的主權國家概念。

但是,既然當時歐美已經傳入主權國家的概念,
而且事實上當時的知識界也確實需要有一個詞彙來表達地理上的中國大陸,
因此,當時的知識界便以China的譯音:支那,作為稱呼中國大陸的地理名詞。

事實上,日本之所以會去培植滿洲國,
在心理上也與「中國」/「支那」的分野有關。

既然「中國」是個文化名詞,「支那」是個地理名詞,
那麼,兩者是不是必然的等號呢?

回顧中國的歷史:
異族入侵中原後只要接受中國文化,
自也可以被承認為合法的道統。

蒙古人與滿洲人雖然都不是漢族,
但他們只要能夠接受中國文化,
就可以成為中國的合法政權;

那麼,大和民族是不是也可以繼承中國的道統呢?

當時的日本知識界,其實多以中國文化的繼承者自居。
當時的日文使用了大量的漢字,
社會上比較有文化位置的精英,
多半都可以直接閱讀漢文古書。

對應於當時中國大陸清政權的顢頇腐敗,
也難怪當時日本知識界會有「在文化上取而代之,建立新中原」的念頭。

注意:
這裡的「建立新中原」,
並不能直接等同於後來「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

對於知識界而言,他們希望能夠透過新中原來發揚中國文化,
讓中國的道統新生,重新獲得新能量。
絕非是軍部或財閥所覬覦的領土或壟斷市場等政治或經濟利益。

「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
其實是軍部與財閥利用當時知識界的心理期待而加以扭曲的陰謀。
其背後只有赤裸裸的資源壟斷,而不在乎文化的意義。

也因此,在軍方尚未正式採取軍事動作之前,
當時的知識界早已嗅出右派的陰謀氣味,
因而經常在報章雜誌撰文批評。

成立滿洲國的概念,其實是在這種筆戰之中而出現的。

對於當時的日本知識界而言,
「用軍事力量佔領中國大陸,建立新的文化中原」
這樣的主張畢竟還是太過極端了一點,
因此,除了軍部與大財閥而言,
社會主流還是不完全支持對中國方面採取挑釁的動作。

面對這股社會壓力,
當時的日本右派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解決之道,
也就是建立滿洲國。

滿洲國,顧名思義就是以滿洲人為主體的國家。

在這裡,滿洲國對於當時日本右派而言,
最重要的意義並非在於「滿洲人為主體」,
而是:她是個主權國家。

透過由日本政府發起的各種壓力,
倘若國際能夠承認滿洲國是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那麼,滿洲人這個曾經是「中國」概念一部份的異民族,
也就可以順利地被切割成為另一個主權國家;

至此,滿洲國若為一個主權國家,
而她又曾經是文化中國的一個正統,
那麼,「文化中國」便不必然得與「主權國家」或「民族國家」完全相符。

也就是說:
日本,這個由異民族所組成的另一個主權國家,
其實也有成為文化中國之一個正統的可能性。

到時候,
日本要想繼承中國文化,開創新中原,
便已有了某種合理性與正當性。

不過,滿洲建國運動畢竟還是由右派一手推動的,
這些右派只在乎直接的政治、軍事與經濟利益,
當然不會想從文化論述上作長期抗戰,
而是直接擁廢帝搞復辟政權,
中間又用了一堆不得民心的漢奸走狗,
最後終竟還是沒有成功。

以上是「支那」這個字在戰前的淵源。

在大戰期間,日本被拖入大陸打慘烈的消耗戰。
各種暗殺、爆破與游擊隊都讓當時的軍部應付不完,
更是讓基層士兵對支那地區的人民充滿恨意。

這種恨意經常表現在基層士兵酒酣耳熱後的抱怨之中,
也因此,「支那」二字也就逐漸開始跟「豬」、「狗」等字眼連在一起。

台灣方面被捲入戰爭,其實是中晚期的事。
戰爭初期,日本軍方以為可以快速結束戰爭,
因此根本沒有想到要更改台灣總督府的農業計劃。

當然,更不可能想來台灣拉兵伕。

隨著日本軍方逐漸被拉入消耗戰,
日本本國的開始進行動員,
也不得不開始動海外殖民地的腦筋。

到了這個時候,台灣逐漸轉型為帝國軍需的工業基地,
甚至到後來搞皇民化,拉軍伕,搞志願兵,
這都是日本方面最初沒有預料到的情形。

不過,也正因為台灣所參與到的戰爭已是中晚時期,
因此,台灣人所經常聽到日本人所使用到的「支那」二字,
也多半是夾雜仇恨之意的句子,而不復單純的地理名詞。

當然,到了後代不念書的台灣子弟嘴裡,
「支那」就只剩下獨派與日本右派用來污辱中國大陸的意義了。

有趣的是:中共建立新中國之後,
由於經歷過與日本的長期戰爭,
因此對於日本的了解其實多半比較負面。

也因此,中共現在對於「支那」二字的理解,
其實幾乎都認為只有「污辱」的意思,而沒有別的。

就算是那些了解歷史的人,
也有不少希望利用日方的污辱來取得抗議的正當性。

總而言之,到了今天,
「支那」這兩個字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污辱性字眼了。

當然,對於那些只想談政治的台灣獨派或大陸的政治魔人而言,
這個詞彙曾經有過的歷史根本就不重要。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