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能投票制」(Vote for Good,簡稱V4G)是一種特殊的投票制度。之所以名為「與能投票制」,就是希望能透過投票行為而達成選賢與能的目標。
基本上,與能投票制是「肯認投票制」(Approval Voting,簡稱AV,亦稱為「贊成投票制」或「連記投票制」)的一種變形,不過與能投票制亦加入了「以上皆非」(none of the above)的概念,因而構成了一種全新的投票制度。由於與能投票制的精神與肯認投票制類似,因此肯認投票制的優點,與能投票制也都有!
在肯認投票制中,選民在一張選票上可以自由投給每一個候選人(或選項),每個候選人(或選項)最多只能得一次票;而在計票時,取得最多認可的候選人(或選項)便得以勝出。(關於肯認投票制的細節,可以參考維基百科:http: //en.wikipedia.org/wiki/Approval_voting)
與能投票制或肯認投票制不僅可以用於表決人事,亦可用於表決選項,基本上可用於任何投票表決的場合;同時,由於這類投票制在一張選票中提供選民就不同候選人(或選項)表達不同喜好的空間,因此可兼容於單選制(小選區)與複選制(中選區)兩種可能。
在肯認投票制中,選民在一張選票上可以自由表達多種肯認的意思,假設一場選舉有十人參選,則選民在一張選票上最多可以對十位候選人(或選項)都投下肯認票,依此類推。然而,這種高度自由的投票方式,在作票風氣極盛的社會中,反而會引發爭議:
由於肯認投票制並未限制選民可圈選多少個肯認票,因此若執政者有心作票,只要在沒有蓋滿的選票上動手腳,原本不被選民認可的候選人(或選項)亦可得到高票,而且極難在事後檢查出來。
限制圈項數
由於肯認投票制有如此風險,所以與能投票制便作了最重要的修改:限制一張選票的圈項數!在與能投票制中,選民並非完全自由地可在選票上投給全部的候選人(或選項);選民在一張選票上只有固定的圈項數,因此選民勢必得審慎地進行投票。
之所以限制選票的圈項數,並不是要剝奪選民對所有候選人(或選項)進行表達肯認的權利。除了為避免前述所提作票的危險外,限制圈項數恰恰反映了一點:就算全部的候選人(或選項)都很優秀,選民終究還是得從中挑選出若干人作為代表。此外,由於不同社會可以根據民情而設計出不同的圈項數計算公式,從而使得此投票制度能有最大的適應彈性。
增列「其餘皆非」選項
與能投票制與肯認投票制的另一項不同處在於:與能投票制吸納了「以上皆非」選項的精神。近年來有不少社運團體開始主張在選票上增列「以上皆非」的選項,提供選民用以淘汰不適任候選人(或選項)的機制。與能投票制吸納了這個訴求,在選票上增列了「其餘皆非」的選項:在選票上,選民可以圈選認可的候選人(或選項),亦可以圈選「其餘皆非」;最後在計算得票時,任何得票低於「其餘皆非」的候選人(或選項),無論其名次多高,一律視為落選,而且該屆期(含補選)均不得再次參選。
圈項數全部用完
結合前述二點,與能投票制發展出最獨特的計票方式:由於一張選票上圈項數有限,因此選民必須在選票上將圈項數全部用完,如此才算有效票。比方說,假設一張選票可以圈五項,若甲選民只想圈給其中三位候選人(或選項),則她必須在「其餘皆非」這個選項上圈記二次,使這張選票上全部的圈項數恰恰用完,如此才算有效票。
即時驗票機制
透過「恰好用完圈項數」,一方面可有效地避免肯認投票制的作票風險;另一方面,由於每張有效票上的圈項數恰恰等於圈項數,則在開票時便可利用這個特點,來達成即時的驗算:
在開票時,所有候選人(或選項)的總得票,一定會是「已開有效票張數X圈項數」的數字。假設一張選票可以圈五項,而目前已開出八萬三千張有效票,則所有候選人(或選項)的總得票數必定為83000 x 5 = 415000;倘若此刻所有候選人(或選項)的總得票數不是這個數字,則表示之前開票過程中必定有疏漏。
利用這個驗算機制,不必等到整個開票所完成開票作業,隨時都可以驗算開票是否有瑕疵。若發現有瑕疵,則可先將已開的票匭暫時封存,再行驗票。如此一來,作票的成功性便大幅降低。
增加買票難度
由於選民在一張選票上可以投出多種不同的組合,因此就算部份選民同意賣票,可能也只會賣出一個圈項而已,剩下圈項還是投給另外屬意的候選人(或選項)。如此一來,買票的效益便不會太高。
在與能投票制下,最有效的買票行為,必定會要求選民只能投給例如「投甲政黨ABC三人各一票,投其餘皆非兩票」等特定組合。如此一來,原本是單一候選人私下進行的買票行為,現在成了是多位候選人聯合進行的買票行為;於是,查緝買票變得更為容易,進而有效遏阻買票風氣。
改革成本低
由於與能投票制兼具有單記票制與複記投票制兩者的性質,不僅可同時適用於中選區與小選區,亦可適用於代議士與行政首長,因而無論是內閣制、總統制或混合制均可採用與能投票制。
在與能投票制中,大黨未必就有優勢,但小黨或獨立參選人也未必就有特權;任何候選人均同樣公平地接受選民檢驗。只要能得到最多選民認可的候選人,便可勝出。因此選民不再為少數政黨所綁架,而多黨林立亦不至於造成政局紛擾。
同時,由於與能投票制的圈項數並非一死板的數字,各社會可依照各自民情調整計算的公式,以因應不同時空背景下選民的期待。因此毋需動輒修改憲法或變更選區,便可進行政治改革。實為最低成本的政治改革方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談一下這幾天很熱門的wonky這個字。 很多吱吱為了幫蔡英文緩頰,試著將wonky這個字翻譯成書呆子。其實wonky這個字真的沒有書呆子的意思,是wonk這個字才有書呆子的意思。 然而,wonky並不是wonk的形容詞;wonk這個字在字典上唯一可以查到的形容詞,是won...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克里米亞1994年的公投題目有三題: 1.決議是否恢復到1992年憲法,即克里米亞是一個自治的加盟共和國,而與烏克蘭的關係為兩國間條約的關係?贊成者佔78.4%。 2.決議是否回復到1992年憲法結構下、從而使克里米亞公民同時擁有克里米亞與烏克蘭的雙重國籍?贊成者佔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