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

一場中年留學生的跨年家庭聚會雜談_1(20110112)

跨年元旦之際,我和妻子拜訪了住在芝加哥的親戚一家。

由於親戚全家都是基督徒,所以很熱忱地帶著我們夫妻倆參加了他們小組的聚會。

最近幾年,我一直很關注留學的議題,因此趁著聚會的場合,向這些中年留學生問了一些心路歷程。

(所謂中年留學生, 指的是時至中年的留學生第一代, 而非中年才出國留學者)

聚會結束後,我們夫妻倆也與親戚夫婦夜談了許久。

雖然與會者都是中年基督徒及其子女,但全部都是來自兩岸三地的華人留學生(臺灣人與大陸人大約一比一);多半都是來美留學,畢業後就留在美國成家立業者。

這些中年留學生,大多都是專門技術工作者。有工程師、大學教授、會計師與實驗室取向的醫師。

(外國醫生要考美國執照的難度高, 而且考到執照後,要從頭熬菜住院醫師一次, 之後也多半只能在華人社區開診所。 所以有很多華人醫師都是來美作醫學研究,而非行醫)

大部分的中年留學生,都住在有著ville字尾的美好中產階級社區;

獨棟房屋裡,有鋪滿地毯的地下室,有堆放除草機與工具的車庫(甚至雙車庫)。

他們大多開RV休旅車,一年帶著家人去外地滑雪兩至三次。平常家人之間的談話,幾乎不脫小孩與社區鄰居的話題。

幾乎完全就是那種《真愛旅程》中所描繪的美國生活。然而,這些中年留學生,其實內心並不真的覺得幸福。

前幾年,時值美國金融海嘯與次房風波的不景氣難關,這些中年留學生,每天都得戰戰兢兢地辛苦工作。

儘管工作時數不比亞洲的同行多,但美國的企業,裁員減編砍預算,從來不手軟。

所以這些負擔家庭經濟責任的中年留學生們,每天都很擔心自己被砍頭。

因為在此偌大的北美大陸上,他們除了自己手中的這份工作,別無可依靠的資源。

有一位不幸被“精簡”掉的中年留學生,為求生存,只好遷就著不理想但卻是僅有的選項,每天開著兩三個小時的車通勤。

每天五六點起床,十一二點才回到家,這在亞熱帶的臺灣,都已經是很辛苦的事了;何況是在冬天長達半年、八點才天亮的中西部。

但這位中年留學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咬牙撐了一年,直到最近才找到另一份較為理想的工作。

另一位中年留學生,家庭和樂安康,但卻因為長年積勞成疾,最近心臟病發,動了兩次刀。


====延伸閱讀====
一場中年留學生的跨年家庭聚會雜談_2
一場中年留學生的跨年家庭聚會雜談_3
一場中年留學生的跨年家庭聚會雜談_4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