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臺灣覺醒知識分子、對「自學」二字的井蛙窺天見解。
說實話,撇開教育學者自己“想當然耳”的各種教育理論不談,「自學」終究不過是小資階級的幻想而已;會把「自學」跟「開放」、「開源」、「主動積極」等字眼扯在一起,更是台式知識分子望文生義的撒尿牛丸想像罷了。
想要作到理想的自學,家長至少得要有一位必須捨棄「全職就業」的選項;而在家庭照顧制度沒有很好的地球上的絕大多數地方來說,必須得作這種犧牲的,大多是女性。所以,這種自學,從一開始就已經把刻板的性別分工觀念灌輸給小孩。
其次,美國算是自學教育的大國,因為美國大約有200萬的中小學生選擇接受自學教育,大約佔學齡人口的20%。
但美國的學校教育很黨國、很威權、很不開放嗎?剛好相反:美國對於「興學」這種事情,幾乎採取了全世界最開放的態度。
首先,美國從北美殖民地時代開始、就因為「政府財政能力孱弱」而必須得由各地的社區與教會來提供教育資源。所以,美國從建國開始、就有非常強大的「民間興學」的傳統。
其次,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諸多與「言論自由」及「宗教自由」有關的判決中,幾乎絕大多數都與「學校」有關。
換句話說,美國的學校教育系統、一天到晚都在衝撞社會對於「言論自由」、「講學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國家對特定宗教的支持或打壓」等重要憲政理論的界線。
如果美國的各級學校、因為執行自己的日常業務、就會一天到晚得去逼著最高法院回頭檢視各種憲政法學原則,則「美國的學校教育到底有多開放」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與很多台式知青的想像相反:一個“開放”的學校教育、不等於「校園生活自由自在」。正好相反,美國絕大多數的私立學校、都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習慣、服裝儀容、甚至作息風格等,都有著相當嚴格的校規與規訓管理;而且,通常是資源越多的學校、管得越嚴格。
所以,美國學校教育的開放與多元,是以「鉅觀」、「集體」層次而表現的;在「微觀」或「個人」層次上,美國的學校教育一點也不寬鬆自由。
再來談台式知識分子每次教育議題都愛談到的「課綱」。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公立學校的課綱都是由各個學區的理事會決定的;甚至,在幾個美國的大型都會區中、公立學校學區還會聯合起來組成「學區系統」、從而組成“比一般學區理事會更高階”的學區系統理事會。
因此,對於美國一般的公立學校而言,其課綱、教科書、教師甄選鑑別標準、到校園生活管理規範準則,幾乎無一不是由各種理事會所強制決定。
除此之外,各州教育管理當局通常還會針對學區、學校、校園生活等細節、另行頒布各種規範。除了州級的監管之外,郡與都會區的教育當局,甚至是“僅有十幾萬人口”的建制化市鎮,都有著自己對於教育業務的管理與補助等規定。
看到這邊,台式知識分子大概會慣性地以為「美國教育既然政府管得那麼多,則學生在學習上必然很被動,而且思想上必然很封閉」。
Well,「美國一般學生的思想到底封不封閉」是個比較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事實上美國一般學生的思想其實很封閉;但它基本上與「教育管理當局有著各種各樣的監管手段」無關,反而比較跟美國社會的保守派文化及宗教風氣有關。
不過,美國的學校教育從來都不會「不主動」;恰恰相反,美國的公立學校通常都很講究「主動學習」。在這點上,美國公立學校最典型的特徵之一,就是「美國校園基本上不分班」這點:美國的學生從初中開始,就得自己根據興趣去規劃課表並自己選課。
所以美國大部分的學校都沒有「幫學生分班」的這種概念:每個學生都是自己根據自選的課表、到指定的教室去上課。授課教師原則上把那間教室當作是自己的辦公室,然後迎接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走進走出。
此外,雖然美國大部分的學區都有統一的課綱,甚至還會幫學區內的學校集體採購教科書,但這不代表授課教師完全沒有教學彈性。恰恰相反,美國公立學校的第一線教師通常可以自己規劃上課進度與各種補充用的教材。
由於沒有「分班」的概念,所以也沒有「導師」這種東西。因此,每個教師對於學生的管控能力通常不強;學生不僅下課鈴響就可以馬上站起來走出教室,甚至還可以隨時針對教師的言論作投訴。
所以,基本上,美國的教師可以教她想教的內容,而學生則可以自己決定要學習什麼。這就形成了美國校園電影中常見的「學生從小就搶著舉手發言」與「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很習慣自己擬報告主題、並自己上圖書館查資料」的光景。甚至,在很多小鎮或人口沒那麼密集的行政區中,學生還可以自己去說服教師或校長而主辦各種各樣的校外活動或公益活動。
偶爾,美國會有一些小學生因為自己在閱讀課外書籍的過程中、有了某些發想、於是主動發起善款或物資的跨州勸募活動,甚至是遊說當地議員的立法活動。之前美國也有小學教師為了教導學生「理財」的概念、而讓學生自己集資後集體開戶申購股票。
如果“經常有著這類事情發生”的美國校園、尚且不能該當台式知識份子對「開放教育」與「自主學習」的想像的話,則我都不知道她們還繼續談這類術語的意義在哪裡;因為她們所想像的那種「開放」、「自由」與「自主」、根本不可能存在於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然而,這代表美國的學校教育很符合台式知識份子對「積極主動的自由學習」的想像嗎?剛好相反。偏偏就是「美國對教育最前線給予相當大的教學彈性」這點、才會使美國社會幾乎不約而同地呼喚著ETS這種“專門搞學力與知識能力標準化評量測驗”的權威機構的出現。
如果台式知識份子整天嫌棄臺灣今日的教育「太過封閉」或「太過黨國威權」的話,則美國“圍繞著ETS這類機構為中心”的教育文化就只能用「邪教洗腦」這種強度的字眼來形容了。
誠如眾知,ETS包辦了SAT、TOEFL、GRE、GMAT等大型標準化考試。除此之外,ETS還有針對理工科開有單科考試、針對商學院開有主要領域考試、針對法學院有LSAT考試。除了ETS之外,美國還有各種專業領域的公會或學會自己搞的各種入學學力考試與證照考試。
由於這些標準化考試的成績經常決定了學生未來的出路,所以大部分資源比較豐富的學校都會針對相關的標準化考試開補習課程。很多高端私立學校的正規課程與補習課程的時數加起來、幾乎沒有讓學生休閒玩樂的時間;而公立學校雖然不一定都有資源可以開補習課程,但學校的「辦學績效」卻也經常與「學生參加標準化考試的成績表現」綁在一起;不僅捐款人與贊助者可能會用「SAT及相關模擬考的平均得分」來當作「是否捐款」或「要捐多少錢」的判斷參考標準,甚至連教育當局及學區理事會也會用類似的參考指標、來考核學校的辦學績效與教師的教學績效。
恰恰與很多台式知識份子的想像相反:這類在美國公立學校中“針對標準化考試而開設”的課外補習課程,雖然對於學生的智育學力表現有著關鍵的影響,但它其實不是因為「提昇了學生的應考能力」,而是因為它「彌補了許多移民或有色人種家庭資源不足」的缺點。
已經有許多研究發現:同樣是就讀於公立學校,許多移民與有色人種家庭的小孩、平均的學力就是比較差。何以故?因為中產階級上層的家庭,即便是寒暑假、也會幫小孩安排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或課外教育;而窮人、移民與有色人種的家庭,遇到寒暑假就得煩惱「如何讓得打兩份甚至三份工的家長請假在家顧小孩」的問題。這就是何以很多都會區的貧窮家庭、小孩多半都是在寒暑假或平常下課時間(美國學校大多四點就下課了)跑去社區跟大一點的孩子鬼混,甚至被吸收進入黑幫。
剛好與台式知識份子的想像相反:公立學校所開辦的補習教育,雖然宗旨是為了強化學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表現,但實際上反而幫許多家長解決了「資源不足」的問題。
試想:如果美國有這麼多家庭的家長、連寒暑假都沒辦法抽出人力專責看管,甚至還沒辦法每天去接送小孩上下學,則這些家庭如何有可能談「自學」呢?
所以,美國絕大多數選擇自學的家庭,都是中產階級。勞動階級、移民與底層有色人種的家庭,真的很少有讓孩子在家自學的。
所以,台式知識份子對「自學」的想像,不僅是一廂情願地美化而已,甚至反而是盲目抓著若干教育學者的著作與說帖、就開始望文生義地腦補起來。
然後,偏偏就有例如這篇作者的台式知識份子,把一堆根本不相關的詞藻“撒尿牛丸式”地(或者該說是“鳳梨蘋果原子筆”式地?)攪在一起。
「開源」是什麼?它指涉的是「開放原始碼」與「開放對軟體的自由使用」這兩點。但我看不出來這個詞與自學教育有何關聯。
何以我看不出來?因為即便是自學風氣如此興盛的美國,大多數家長也不是自己寫教科書或編講義;亞馬遜上有完整的「自學教科書」專區,至少有七千多種書;而且亞馬遜還會很好心地標記該教科書對應到的學力年級,以利家長規劃自學進度。
除此之外,由於美國在「自學」這個領域的圖書出版市場市場很大,所以很多機構或出版社、專門出版各種手冊、指南與小冊子。
這些大部分都是專業作家或全職教育者的作品,而非什麼“由自學家長自己編纂”的講義。
既然這些都是專業出版的著作,而且幾乎全部都受到美國出版業既有的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則我真的看不出來「自學」與「開源」的關聯性在哪裡。
至於這篇作者最後面“近乎傳教”的想想流造夢幻想、就更不用提了。
我的意思是說:就算「自學」可能有著百般千般種好處,但如果「自學」的概念居然得靠這篇作者這種等級的知識分子、寫這篇文章來宣傳推廣,則我寧願讓我的小孩去念軍校──而且還是史達林統治下的紅軍軍校。
有這種台式知識份子存在的一天,臺灣不要說「自學」不容易成功了,我看就連「正規教育」也很難有什麼生機。
但事實就是:這種等級的台式知識份子充斥著臺灣社會,而且以家長與師長的身份持續毒害著我們的下一代。
所以臺灣是沒救的──至少不可能在“還有公知與學者鼓吹這種推廣「自學」文”的可預見未來內有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曾國祥在 〈太陽花學運帶出的民主價值:公民權利、人民主權與社群共善〉 一文中,主張這次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因為訴求了某種「比憲政體制還要高的政治正當性原則」,因此應該視之為是一種國民主權者對「主權」的回收。曾國祥更於此文中認為,這種訴諸超‧憲政高度的正當性呼籲,恰恰是一個民主社群得以...
1 則留言:
當年(包括今天)最被“所謂知識份子”瞧不起的那套“死板”、“填鴨”、“制式”、“黨國威權”的教育方針,其實訓練出了一兩代具有一定水準的中低層勞動力。這一兩代人其實正是支撐臺灣當年經濟起飛的關鍵。
當然,靠這些人確實不足以支撐高階的產業轉型任務。但歷史的後見之明證明:「臺灣朝向高階產業轉型之路」的大難關、在於整體的資源不足,以及具有思想深度與活性的人才不足。而這兩個問題都得靠幾代人慢慢累積各種資源之後、才有可能解決。
結果當年所謂的知識份子,從歐美斷章取義地抄襲拼貼了一堆錯誤的東西回來搞教改,然後斷送了「臺灣發展高階人力以進行產業轉型」的所有可能。
不教改,臺灣或許不一定會更糟。因為臺灣教育本來的強項、就在於「基礎知識的使用」上;所以這種方針訓練出來的人,很容易就可以配合各種產業領域中的中低層勞力需求。所以臺灣就算不教改,也不至於在全球分工的網路中餓死。
但教改後,臺灣原本中低階的人力、變成了低階甚至不入流的人力,而高階人力卻仍然沒有著落。最重要的是:國家與整個社會耗費了比過去還要多上數倍的資源來搞整個教改。
沒辦法。這是共業。所以,只要臺灣人還不知道悔改、還要繼續冥頑不靈下去,則臺灣的衰亡與崩解只會是必然而已。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