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議民主更倚賴程序正義
即便是最反對程序自由主義的審議民主理論家,仍然不會否認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她們只是希望把「捍衛程序正義」視為民主政治的起點,而非終點。如此而已。倘若政治參與的過程中不存在可信任的體制與程序作為支持,則社會團體就會根據自己的偏見與私利去制定所謂政治參與的遊戲規則;而這必然只會削弱審議民主的實踐(Kapoor 2002, 473–474)。相比之下,審議民主並非不能接受捍衛程序正義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實質不平等」。
審議民主雖然在理論層次上批評程序自由主義,但實踐上對程序正義的重視卻不會比較少。由於審議民主強調對話,所以它必然必須在開始進行對話前,先針對「進行對話」的程序作成共識。一般而言,這個共識至少包括下面六種主題:a.哪些人可以參與審議對話?b.哪些議案可以排入議程?c.對話進行的方法與流程應如何制定?d.如何避免雄辯家與譁眾取寵的審議精英壟斷對話議程?如何區分一個明顯廣為眾人接受的較佳方案與一個由知識霸權結構所炮製出的假意識共識?以及e.萬一未能達成全體一致的共識時,該如何處理堅決拒絕接受明顯較佳方案的極少數「言論釘子戶」(參見Young 2001)?
在種種程序性議案沒能取得共識之前,任何由鄉民或路人所主導、針對實質議案所進行的〝對話〞都是危險的;因為在沒能建立足以監督對話進行之公平性與透明性的機制之前,由少數人所主導的〝對話〞只可能是偽裝成「共善」的個人偏見或由意見團伙所發動的對異己的霸凌與洗腦而已——而太陽花恰恰就是這種行動的代表。
換句話說,恰恰與正方所想像的相反:審議民主從來並不歡迎無知、自我中心又不尊重程序正義的素人公民來自以為是地攪局。對於審議民主理論家而言,「公民參與」不是依賴懶人包與迷信邪說歪理的擋箭牌。倘若一個公民沒有被學有專精人士與見識高明者打臉的勇氣、沒有勇敢拋棄自己錯誤的主觀偏見、改接受論述合理、引證豐富的主張的胸襟,則她只可能是最沒有資格參與審議民主的那種最糟糕的公民。因而,連既有的憲政程序都不肯尊重的太陽花支持者,不應該也沒有立場去主張審議民主。甚至毋寧這樣說:當太陽花打著審議民主的名號四處招搖撞騙時,她們其實是在對審議民主理論進行徹底的羞辱與糟蹋。
----
延伸閱讀
前言
01解嚴後的臺灣從來不缺政治參與
02民調結果如流水,所以不足以為民主代表性
03以個人主觀好惡為正當性來源的最後手段論
04法定選舉是唯一判斷民主代表性的依據
05審議民主其實更反對違法違憲
06社會契約是不能隨意收回的
07望文生義的對法形式主義之批評
08審議民主其實仍很精英
10多元異質與程序正義
11直接民權的反民主本質
12堅守程序正義才能保障人民基本權利
13參考書目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精選文章
隨意刪除個人社交版面別人的留言反而不利追求自己的言論自由雜談(20230617)
其實我一直都深信:除非留言的人是惡意造謠,或是使用污言污語謾罵或作人身攻擊,不然,無論留言的內容為何,我們都不應該隨意刪除,尤其不應該根據「我覺得你說的不對」這種主觀判斷而決定刪除人家的留言。 有人以為:每個人的版面都是自己的空間,所以有權利決定自己到底要留下哪些留言在版面上...
-
看到有這麼多人因為國民黨強攻服貿協議而號召集結包圍立法院,不禁失笑。這次是國民黨自己踢到鐵板,怪不得別人。只不過,我對於國民黨這次到底踢到什麼「鐵板」的認知,或許與絕大多數人有點不同。 一般人可能以為,國民黨這次自己粗暴違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民怨,所以才會招來公民團體對立...
-
在這篇長文中,我回顧了最高法院刑事庭174個案子,以確認我國法官在實務上對合意搜索的判斷原則。 其實,我國法官其實並不是完全對於「合意搜索」完全陌生或無知,因為它本來就是第一線執法人員很常使用的手段;在這點上,我國與歐美各法治國並無二致;而且也早就針對其中「權利保障」及「程序...
-
曾國祥在 〈太陽花學運帶出的民主價值:公民權利、人民主權與社群共善〉 一文中,主張這次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因為訴求了某種「比憲政體制還要高的政治正當性原則」,因此應該視之為是一種國民主權者對「主權」的回收。曾國祥更於此文中認為,這種訴諸超‧憲政高度的正當性呼籲,恰恰是一個民主社群得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